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最美女法官”称号背后:司法公正的试金石

时间:2025-09-21 11:44:37 来源:细雨中的呼喊 作者:细雨中的呼喊

一顶“最美女法官”的桂冠,本应是司法公正与职业操守的象征,却因一次对农妇的荒谬判罚,让于焕琴法官成为舆论的焦点,也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深刻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副庭长于焕琴,曾荣获“齐鲁最美法官”提名奖等多项荣誉,更以“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自诩。然而,2025年6月的一起判罚,却让她的光环瞬间黯淡。

2025年6月,农妇杨某某因丈夫被打,情绪激动地在法院大厅说了一句“谁这么判,谁就没良心”,竟被于焕琴法官判处10万元罚款和15天拘留。这一判罚,不仅让杨某某难以承受,更让公众对于焕琴的“最美女法官”称号产生了质疑。



事件全貌:农妇一句抱怨换来天价罚单

事情起源于山东临沂两位村民的矛盾。杨某某的丈夫被同村村民打致轻伤,打人者孙某某被判拘役3个月,赔偿2.5万元。杨某某认为判决太轻,情绪激动下骂了一句,却因此遭受了严厉的惩罚。

令人惊讶的是,这起判罚发生在法院大厅,而非庭审现场。法律专业人士指出,杨某某的行为充其量只是扰乱公共秩序,远未达到妨碍刑事诉讼活动的程度。

荣誉等身:零错案法官的背面

于焕琴不是普通法官。她是“齐鲁最美法官”提名奖获得者、临沂经开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号称“唯一刑事审判法官”,办案超1500件。她的荣誉列表令人印象深刻,但荣誉背后,是否真的如她所说“零错案”呢?

面对杨某某的10万元罚款,我们不禁要问:于焕琴法官是否知道,一个普通农妇要攒够这笔钱,需要多少年的辛勤劳动?

与此同时,另一位女法官王佳佳的案例也引发了关注。她在一次民事保险赔偿案件中,作出了令人意外的判决:原告要求赔偿18000元,被告只愿意赔偿12000元,而她却判决保险公司只需赔偿9000元。这一判决,不仅让原告难以接受,更让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了质疑。2024年8月7日晚,王佳佳法官为她的判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年仅37岁。

最美面具:司法荣誉体系的失真

于焕琴并非个例。司法系统中的“荣誉等身”现象,值得深思。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李微,也曾被称为“最美女法官”,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200万元。85后美女法官余瑾,曾是省级三八红旗手,荣获“先进个人”、“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却因严重违纪违法,从众人敬仰的法官沦为了阶下囚。



这些案例揭示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某些司法系统的荣誉评价机制是否已经失真?荣誉成了保护伞,而非真正的认可。当荣誉与司法公正背道而驰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这些荣誉的授予标准?

还好,因为杨某某女儿锲而不舍地在网络曝光,此事终于冲上热搜,有关方面开始脸红。2025年9月19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终于撤销了对杨某某的罚款决定,将10万元罚款及利息退还,并向当事人道歉。法院称这是“适用法律错误”。那个曾经标榜“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的于焕琴法官,其光环已然黯淡。



司法腐败:对“水源”的污染

司法腐败,被比喻为对“水源”的污染,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司法腐败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深远影响。司法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和执行机关,一旦知法犯法,或枉法判决,就会失去社会公信力,导致人们不再相信法律和司法机关。这种影响是长期且难以逆转的,因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一旦丧失,社会矛盾会进一步激化,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信任危机。

法官们还是要有敬畏之心。最美女法官们尤其要有敬畏之心啊!因为她们的每一个判决,都关乎着当事人的命运,也关乎着司法的公正与尊严。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