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张逸 报道 | TOP电商
马云再次出手,饿了么品牌迎来历史性转折。
2025年11月3日,媒体披露饿了么App内测版(版本号12.0.1)已更名为「淘宝闪购」,目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部分用户可见。

伴随更名的还有服务标语升级,原「放心点,准时达」调整为「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饿了么客服回应称,此次仅为名称变更,用户权益、数据隐私及配送体系均保持不变,并强调「淘宝闪购仍属饿了么旗下业务」。
这场更名背后,实则是阿里对即时零售战略的全面重构。16年历史的饿了么品牌正式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整合后的「淘宝闪购」体系。
2018年阿里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曾被视为本地生活领域的战略级布局。然而七年后的今天,这场豪赌迎来终局:

图源:淘宝闪购
在阿里最新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谈及即时零售时几乎不再提及「饿了么」,而是以「淘宝闪购」或「闪购业务」代之。蒋凡预计,未来三年闪购及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1万亿元交易增量。
面对摩根大通分析师「饿了么为何打不过美团」的提问,蒋凡回应:「没有饿了么的基建,就支撑不起闪购的1.2亿单峰值。」这番表态,既是对饿了么历史价值的肯定,也暗示其已从台前转向幕后。
即时零售被阿里定义为与AI同等重要的「历史性机遇」,是继电商、云计算后的第三大战略支点。与美团「高频带低频」、京东「速度赢心智」的模式不同,阿里选择通过「归一」策略整合资源:
淘宝闪购的目标直指「30分钟送万物」,蒋凡的野心在于让消费者听到「闪购」时首先联想到淘宝,而非美团。事实上,美团虽在2018年注册了「美团闪购」商标,却遗漏了「闪购」这一核心名词。2025年4月30日淘宝闪购上线当天,美团才仓促提交「闪购」商标注册,但为时已晚。阿里同步注册的「淘宝闪购」商标,已覆盖广告销售、运输贮藏、网站服务三大领域。

这场即时零售战争的指挥官,是年仅39岁的蒋凡。作为阿里巴巴合伙人委员会五人之一(其余四人为马云、蔡崇信、邵晓锋、吴泳铭),他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能复制张勇「双十一」的神话。
「淘宝闪购」的第一个双11,将成为检验这场新战争的试金石。其背后是万亿级市场的争夺,也是阿里、京东、美团三方即时零售的终极对决。三方掌门人各自押注:阿里押宝蒋凡,美团押宝王兴,京东押宝刘强东。竞争焦点已从外卖销量转向「即时消费」入口的控制权。
饿了么虽不再作为独立App存在,却以「淘宝闪购运力中枢」的角色重生;蓝骑士制服上的蓝色褪去,橙色成为城市街头的新符号。这并非品牌的消亡,而是阿里生态的延伸。

图源:小红书
饿了么从独立品牌到基础设施的转变,看似悲情实则必然。在即时零售成为阿里未来十年主线的背景下,品牌统一与资源集中是必然选择。阿里需要的是「30分钟送万物」的能力,而非一个外卖品牌的情怀;蒋凡需要的是证明自身地位的战役,而非一块蓝色的历史布料。
2025年,饿了么的故事画上句号;「淘宝闪购」的故事正式开启。从蓝到橙的蜕变,是品牌的死亡,更是商业的重生。下一个十年,人们或许会淡忘「饿了么」三个字,但「即时满足」的生活方式,已深深烙进淘宝的基因。
有些品牌的消亡,只为让体系更强大地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