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欠收拾!英国学荷兰硬抢芯片厂没商量,中企100%控股也不管用?

时间:2025-11-06 05:09:21 来源:科普100克克 作者:科普100克克

2019年,闻泰科技砸下330亿收购安世半导体,让这家全球顶尖汽车芯片厂商成了实打实的中资企业。

可谁也没想到,六年过去,英荷两国接连出手!



荷兰9月强行接管安世荷兰总部,解除中国籍CEO职务,10月又断供东莞封测厂晶圆,还倒打一耙说中方违约。

英国更狠,直接盯上曼彻斯特晶圆厂,政客公然提议让荷兰控制的总部“强卖”工厂。



手握100%股权的中方,反倒成了“局外人”?

抢的不是工厂,是汽车芯片的“命门”

英国为啥非盯着曼彻斯特那座工厂?

不是闲得慌,是这厂攥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命脉”。



安世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汽车用MOSFET产品拿下22.5%的市场份额,全球每5辆车就有一辆用它的芯片。

而曼彻斯特工厂每月能生产24000片晶圆,是安世功率半导体的核心基地。

目前安世就三座晶圆厂,上海厂还在爬坡,德国厂侧重特种芯片,欧洲工厂短期内还是产能主力。



要是曼彻斯特厂没了,安世产能得大缩水,而它的客户里可有博世、大众、特斯拉这些巨头——断供一天,车企可能就损失几百万。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占安世全球收入的49.29%,汽车业务增速超26%,抢工厂本质是想掐断咱们在汽车芯片领域的话语权。



这也不是英国第一次干这事了。

2021年闻泰通过安世收了英国NWF芯片厂,本想借机引入光刻机绕开封锁,结果2022年英国就逼着咱们剥离86%股权。



这次故技重施,比上次更嚣张,荷兰还只是冻结资产,英国直接要“强买”,摆明了吃定咱们。

“100%控股说了不算”?

最让人窝火的是英荷的“霸王逻辑”:你是股东,但我说了算。

荷兰接管总部的理由是“保护欧盟经济安全”,可安世被中资收购后才起死回生。



营收从低谷涨到23.6亿欧元峰值,毛利率从25%飙到42.4%,专利年申请量从十几件增至110件。

现在倒好,赚着中国市场的钱,反手就抢资产。

更离谱的是荷兰的操作:一边说东莞封测厂“违约”,一边自己欠着东莞厂10亿货款,转头就断供晶圆。



安世80%的封装测试都在中国完成,欧洲根本补不上这个缺口,这哪儿是保护“经济安全”,分明是拆台。

英国更直接,跳过中方股东,直接找荷兰控制的总部谈买卖,把商业规则当空气。

商务部早就跟荷兰交涉过,明确指出这种干预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但对方嘴上说“愿沟通”,实际步步紧逼。



这事儿戳破了一个真相:在科技竞争里,所谓的“市场化原则”,不过是霸权的遮羞布。

光抗议不够,得有“组合拳”

面对这波围猎,光生气没用,得想明白怎么破局。

首先,个案得上升到制度反制。

之前咱们对恶意制裁的外企有对等措施,这次也该如此,要是英荷企业敢接手“强买”的工厂,就得让它们付出代价。



比如限制其在华市场准入,让它们知道抢资产不划算。

其次,供应链得“自救”。

好在安世中国早有准备,现在的库存够用到年底,新的晶圆产能也在加紧验证。

上海晶圆厂得加快爬坡,把产能提上来,毕竟只有自己手里有产能,才不怕别人卡脖子。



安世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占全球45%,车规级专利更是占62%,这些技术积累就是底气。

全球化退潮下,海外资产安全不能只靠“规则”。

中企走出去收购科技资产时,得提前想好风险预案,比如分散产能布局,或者跟当地企业绑定利益。

但最根本的还是自主研发,要是咱们的车规级芯片能实现100%国产化,别人再想抢工厂,咱们也有底气说“无所谓”。



结语

安世这事儿,给所有走出去的中企敲了个警钟:在科技霸权面前,股权证书可能不如技术硬实力管用。

英荷敢抢工厂,本质是怕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站稳脚跟。

这不是一家企业的战斗,而是全球化规则与霸权的较量。

咱们既要用制度反制让对方疼,更要加快自主研发让自己强。

等哪天中国的晶圆产能能顶起半边天,这些“抢工厂”的闹剧,自然就没了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