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加沙电影人:用镜头记录战火下的真实人生

时间:2025-11-06 06:12:24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29日刊发题为《加沙电影人坚守拍摄:“以色列将摄像机视作‘卡拉什尼科夫步枪’”》的文章,作者是马克·埃斯帕尼奥尔。全文摘编如下:

“痛苦真的能被记录下来吗?”在巴勒斯坦电影人阿拉·达莫2025年最新纪录片《加沙冲击奥斯卡》中,他的母亲抛出这个尖锐问题。影片通过导演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加沙民众在战争与围困中挣扎求生的日常。

战火中的影像坚守

阿拉·达莫的电影生涯始于加沙本土纪录片创作。2023年,他执导的短片《24小时》引发全球关注,该片记录了好友穆萨布·纳迪在所谓“安全区”经历三次轰炸后从废墟中幸存的惊魂时刻。这部作品不仅获得奥斯卡奖预选资格,更推动他聚焦加沙电影人的生存抗争——这群创作者与普通民众一样,在寻找安全住所、食物和水源的同时,仍坚持用镜头记录现实。

“拍摄障碍无穷无尽,”阿拉·达莫通过电话表示,“在开阔区域移动和拍摄极其危险,随时可能成为袭击目标。以色列军队将任何相机都视作卡拉什尼科夫步枪。”

《加沙冲击奥斯卡》作为第八届古纳电影节“巴勒斯坦之窗”单元的七部展映短片之一,揭示了加沙电影人的创作困境。该电影节是埃及电影界年度盛事,本届于10月举办,特别设立的展映单元旨在呈现更真实的加沙面貌,助力新生代电影人成长。

“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为他们发声,”电影节联合创始人阿姆尔·曼西强调,“这些影像将会留存。当年轻一代走进影院,他们会了解加沙民众的生活,铭记他们的苦难。”

镜头背后的生死记录

另一部入选影片《未完成的故事》(2025年)由尼达尔·达莫执导,聚焦电影人在极端条件下的创作坚持。“我想记录加沙电影人的真实经历:他们直面死亡威胁,在所有人只为温饱奔波时,仍执着于捕捉影像、传递声音。”尼达尔·达莫说。

古纳电影节展映的其他纪录片同样直击加沙现实。伊提马德·维沙的《微小的梦想》(2025年)展现了难民营中女性维护健康与尊严的抗争;穆罕默德·谢里夫的《哈桑》(2025年)讲述了17岁少年外出寻找面粉时被捕、家人焦虑等待的故事。

“我通过朋友认识哈桑,当时正在寻找真实故事记录,”谢里夫从加沙表示,“他的故事代表了加沙的大部分苦难。对我而言,拍摄哈桑就是拍摄加沙。”他坦言拍摄期间多次遭遇枪击,“始终感觉随时可能受到袭击,影片是在持续恐惧中完成的”。

艺术疗愈与人性共鸣

部分短片聚焦年轻艺术家的生活。穆斯塔法·纳比的《法拉和扎赫拉的梦想》(2025年)跟随两个女孩的脚步,她们通过绘画和配音天赋寻找慰藉;奥斯·班纳的《渴望》(2025年)中,一名失去一切的戏剧导演借助艺术帮助青少年疏导创伤。

“我们想展现人类共通的本质,”著名巴勒斯坦电影人拉希德·马沙拉维表示,“有人失去心爱的女孩,有人牵挂孩子,有人梦想成为演员、歌手、画家,就像世界各地的你我一样。”

导演里玛·马哈茂德执导的《天空下的色彩》(2025年)刻画了22岁歌手阿亚的故事。她的父亲和兄弟被以色列狙击手杀害,不得不与母亲在帐篷中避难。“我想为阿亚拍一部激励她重返音乐之路的电影,”马哈茂德说,“影片讲述了她在没有录音棚的情况下,在帐篷里创作、在汽车里录制的艰难过程。”

入选古纳电影节的七部短片均来自“零地带+”项目,这是一系列在加沙战争期间制作的纪录片。该项目由马沙拉维牵头,他此前发起的类似项目已在国际电影节上广受赞誉。“我的角色是制片人和艺术总监,利用人脉让全世界看到这些影片。”他说。

这位巴勒斯坦电影人强调分享这些故事的重要性。“一场争夺公众舆论的战争正在全球展开,”他表示,“(以色列)把我们当作数字杀戮——100人、500人、600人死亡——但我们想传递的是,这些数字背后有名有姓,他们有梦想、有家庭、有孩子,他们热爱生活。”(编译/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