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潇在家宴上掷地有声地说出“现在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是道德人心”时,当俞乐山被情敌当众揭穿真面目,白玉飞震惊地移开视线,盛必捷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夹菜,盛雪竹面无表情地僵立,盛百灵慌忙打圆场——这场戏剧性的冲突,将《依依向北风》中道德的双重性推向高潮。原来,道德既是恶人手中的筹码,也是好人身上的枷锁,字字诛心,发人深省。

回溯刘达生为俞乐山及其桥头五金厂背书的场景,报社总编辑那番深刻的检讨与反省,此刻才真正显露出其分量。正如他所说:“我们要牢记自己手中这个笔杆子的分量,往往我们动动嘴皮子、耍耍笔杆子,我们笔底下的人和事,就可能面临着一场风暴。”可这样的反思,在多数人心中不过是一阵风,远不及林总编那般深刻自省。

王潇的故事,是道德沦为工具的典型。明知盛雪竹不爱自己,一再拒绝,他却因保护她而下肢瘫痪后,用撒娇的方式强迫她每日照顾。更讽刺的是,这个曾高呼“道德稀缺”的男人,在面对更年轻漂亮的陶溪云时,却轻易背叛了婚姻。他的“爱慕”与“追求”,不过是自我感动的表演,与面对陶溪云时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自我打脸。

起初,我以为乔正君是故事中的最大反派,直到王潇面对荣归故里的俞乐山,再次抛出“道德人心”的论调,我才意识到,这个扮猪吃老虎的男人,比乔正君更可怕。乔正君虽辜负曲芳菲和女儿暖暖,但尚有历史原因可解释,甚至借刘天瑶父亲平步青云。而王潇,面对俞乐山时的理所当然,家宴上的小肚鸡肠,足以证明当年那篇抨击俞乐山的文章,不过是他借道德之名行私欲之实的工具。

王潇,这个曾不遗余力追求盛雪竹,却在婚后与陶溪云同床共枕的男人,从道德层面看,甚至不如乔正君这个真小人。他大言不惭地谈论“道德人心”,却用道德作为锁链,将盛雪竹牢牢困在身边。他的“道德”,是筹码,是利刃,是枷锁,唯独不是真正的道德。

《依依向北风》之所以引人入胜,正因为它揭示了道德在伪善者手中的扭曲。当故事脱离旧时代的枷锁,进入新时代,像王潇这样的伪君子便逐渐露出真面目。他们口中的道德,从来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是为了控制他人,将一切人与事牢牢困在自己身边。

关于《依依向北风》的解读,暂且告一段落。更多精彩,且听下回分解。若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分享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