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前言
当前,美国政府正深陷“关门危机”漩涡,国内局势陷入混乱——超过100万美军薪资发放受阻,农民补贴迟迟未到账,甚至连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社交媒体账号都宣布暂停更新。在这场由两党预算争端引发的全面危机中,中国商务部的一则通告犹如平地惊雷,直接切断了美国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中国稀土资源的后路。
美国政府停摆期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关注却丝毫未减。近期发生的两起事件,充分暴露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焦虑:其一,特朗普曾高调宣称将出席亚太APEC峰会并寻求与中国会晤,但临阵改口,要求中国不得参与泰国-柬埔寨和谈仪式,以确保其成为“焦点”;其二,因特朗普对华加征高额关税,中美大豆贸易几乎停滞,中国未下达任何秋季大豆订单,而美国农业部承诺的农民补贴因政府关门无法兑现,引发农业州选民强烈不满——这些曾为特朗普投票的共和党票仓,如今正承受着政策反噬的苦果。
关键节点:中国稀土管制升级,直击美国软肋
9月9日上午,中国商务部突然发布两项重磅措施,宣布全面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此次管制清单不仅涵盖稀土原料、含稀土产品及精炼稀土等常规品类,更将稀土冶炼技术、磁材制造技术,以及生产线和设备原材料纳入管控范围。文件明确规定,除特殊豁免并经批准的情况外,任何个人或企业不得通过其他渠道私自出口稀土产品,标志着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控进入更严格、更明确的阶段。
管制背后:境外非法获取稀土技术触碰红线
公告指出,近期发现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中国稀土技术,并将生产的稀土产品提供给境外军事用途敏感机构。近年来,尽管中国已对稀土实施有效管制并取得显著成果,但境外企业仍试图通过与境内企业勾结,走私稀土资源。例如,今年上半年曝光的案件中,境内企业将高纯度锑锭伪装成“通用金属”,通过香港走私出境——而锑金属正是美国军工行业高度依赖的原料,用于制造战机雷达、装甲材料等关键装备。
自中国实施管制以来,国际锑价格飙升,美国因进口不足导致军售交付流程大幅延缓。为突破封锁,美国企业不惜重金利诱,通过外包企业走私中国稀土金属,每吨获利高达数十万元,严重威胁国家安全。7月中旬报道显示,国外公司正利用一切漏洞试图“掏空”中国管制体系,包括将高纯度稀土(如镝、铽)申报为“焊锡膏”“耐火材料”等普通商品偷运出境,甚至策划专门“供应链”,将稀土伪装成瓷砖、塑料模特或机械零件。
精准应对:中国“留一手”化解西方限价令
美媒注意到,中国此次管制并非“一刀切”,而是为应对西方国家可能的“限价令”提前布局。9月,美国联合G7国家试图效仿对俄制裁模式,对中国稀土实施“限价”计划,并扶植本国企业寻找替代品。然而,中国此次管制明确“规范出口而非禁止出口”的定位,商务部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依法批准,并为欧盟等合作伙伴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审批——例如,欧洲汽车企业已获得供应保障,有效化解了正常贸易的担忧。
面对G7试图通过设定价格下限、加征关税等方式重构供应链的尝试,中国的管制显得尤为必要。西方国家虽不缺稀土原料,但缺乏提炼加工技术这一核心瓶颈。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在重稀土分离提纯领域落后中国约20年,短期内难以建立完整产业链。中国通过透明化管理框架,既避免了“脱钩断链”对全球科技进步和绿色转型的冲击,也向西方发出明确信号:不可能坐视其操控稀土价格。
全球布局:美国“买土”难买技术,中国管控再升级
特朗普政府并未放弃努力。前两周,白宫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稀土等关键矿产开采合作协议,此前还与乌克兰、刚果(金)等国签署稀土合作计划,试图通过全球采购突破中国技术封锁。然而,没有提炼加工技术的支撑,这些合作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此时,中国商务部通过61号公告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监管体系,为稀土产业在严格立法管制的框架下发展指明了道路。
参考资料
《原产中国的稀土管制物项,被境外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商务部连发2条公告》新民晚报
《内外勾结企图将锑资源偷运出境,国安查扣拦截》京报网
《境外间谍利用寄递手段窃取我国稀土 国安机关最新提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