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加勒比海局势因美军“闪电航母”的异常撤退引发全球关注。这场本被定义为“反毒行动”的军事部署,最终因中国出口的JY-27米波雷达成功破解F-35隐身优势而告终,委内瑞拉依托中俄装备构建的混合防御体系,成为改变地区力量平衡的关键因素。
美军“闪电航母”部署遇挫
2025年8月底,美国以打击毒品走私为由,将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派往加勒比海。这艘满载排水量2.5万吨的战舰,可搭载170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6架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被美媒称为“准航母”。9月3日,卫星影像显示其位于委内瑞拉海岸300公里处,但美方强调“行动仅针对贩毒快艇”。
9月5日,美军击沉一艘疑似贩毒船造成11人死亡,特朗普在白宫展示爆炸画面以彰显行动成效。然而,委内瑞拉苏-30MK2战斗机随即展开反制:9月4日,两架苏-30以不足100米高度掠过美军驱逐舰,其挂载的KH-31反舰导弹(射程130公里,速度3马赫)迫使美舰放弃进一步挑衅。
中国雷达破解F-35隐身神话
冲突升级的关键转折点出现在10月2日。委内瑞拉国防部宣布,部署在沿海的JY-27米波雷达成功探测到5架美军战斗机。这款2017-2019年间从中国进口的雷达,采用长波段(米波)技术,可有效捕捉隐身战机散射信号。委内瑞拉公布的雷达截图显示,其探测范围覆盖数百公里,成功锁定低空飞行的F-35B。
军事专家指出,F-35的隐身设计主要针对厘米波雷达,而米波雷达通过捕捉飞机金属结构产生的散射波,可突破其隐身屏障。2019年升级的JY-27V型更宣称具备跟踪F-22的能力,此次实战验证了中国雷达技术的可靠性。
混合防御体系形成战略威慑
委内瑞拉的防御部署呈现多层次特征:苏-30MK2战斗机负责空中拦截,S-125防空导弹系统(射程22公里,速度3.5马赫)构成中程防御,JY-27雷达则提供远程预警。这种“俄制战机+中国雷达+苏制导弹”的组合,使美军F-35的隐身优势大打折扣。
10月3日,美军再次击沉船只造成3人死亡,但硫磺岛号已开始谨慎调整巡航路线。10月5日,卫星跟踪显示该舰进入美属维京群岛圣托马斯港补给,实际退出战斗部署。美方虽未承认撤退,但行动轨迹表明其已放弃通过军事压力迫使委内瑞拉让步的策略。
技术博弈背后的地缘政治
此次事件暴露了美军隐身战机的技术短板。F-35项目耗资超1.5万亿美元,出口至28个国家,任何实战损失都将导致技术泄密风险。相比之下,中国JY-27雷达以较低成本实现了战略价值,其出口版本在拉美市场获得认可,直接挑战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技术垄断。
委内瑞拉空军总指挥官评价称,JY-27系统“不仅提供预警,还能引导导弹攻击,性价比远超同类产品”。这一评价折射出中国军工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尤其是在反隐身技术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
随着加勒比海局势降温,这场技术博弈的深层影响仍在持续。美国在太平洋、中东、拉美三线作战的压力下,其“全球快速反应”战略正面临装备代差缩小带来的挑战。而中国雷达的实战表现,无疑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的防御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