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零跑汽车月销破7万:新势力黑马如何逆袭市场?

时间:2025-11-07 11:10:43 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 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



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数据揭晓,多家车企创下历史新高:鸿蒙智行交付6.82万辆,蔚来、小鹏、小米均突破4万辆大关,北汽新能源也重返3万辆阵营。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零跑汽车以7万余辆的交付量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这一成绩不仅超越市场预期,更让行业重新审视这家曾被低估的造车新势力。

精准市场定位:从剑走偏锋到主流突围

回顾零跑的发展路径,其市场策略堪称教科书级案例。2019年首款车型S01以11.99-15.99万元的定价切入小众轿跑市场,虽未取得预期效果,但为后续战略调整积累了宝贵经验。2020年推出的A00级小车T03(售价6.58-7.58万元)迅速打开市场,累计销量突破25万辆,成为品牌首个爆款。


零跑S01:品牌首款车型的探索尝试

2021年推出的中型SUV C11(售价15.9-19.9万元)标志着零跑正式进军主流市场。该车型凭借越级配置和价格优势,2022年销量突破4万辆,与T03共同推动品牌年销量跨越10万辆门槛。2023年增程版C11的推出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目前累计销量已达30万辆,成为品牌销量支柱。

当前零跑在售7款车型,价格区间集中在6-20万元的核心购车市场。其中2024年推出的C11和C10在中级SUV细分市场表现亮眼,分别位列销量榜第7和第10名,合计贡献近16万辆销量。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使零跑在二线及以下市场获得显著优势,与定位高端的蔚来、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全域自研模式:构建成本与品质的双重壁垒

零跑能够实现“高配低价”策略,核心在于其全域自研体系。创始人朱江明曾多次强调,通过核心零部件自主制造(自研比例达65%),零跑在成本控制上形成独特优势。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对供应商的依赖,更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在供应链管理上,零跑采取多元化策略。动力电池领域,除宁德时代外,还与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供应商合作,通过规模效应压低成本。这种灵活的供应商体系,使其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的支持同样关键。大华股份的持续注资和港股上市,为零跑提供了充足的研发资金。2024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标志着其商业模式已进入成熟阶段。经销商网络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某前长城、哪吒经销商表示,若欧拉、哪吒保持原有发展轨迹,月销两万辆并非难事,而零跑成功抓住了友商调整期的市场空白。

技术挑战与品牌信任:黑马成长的双重考验

尽管销量表现亮眼,零跑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首先是智能化领域的滞后,其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尚未落地,落后头部企业两至三年。高级副总裁曹力关于“核心技术全域自研”的表态,虽澄清与华为的合作传闻,但也暴露出在智能驾驶赛道上的紧迫感。



其次是品牌信任度的建立。行业内外对零跑销量数据的真实性存在质疑,同时其极致成本控制下的产品耐久性,仍需时间检验。不过,斯特兰蒂斯集团选择与零跑成立合资公司,甚至计划在欧洲贴牌销售其车型,从侧面印证了国际巨头对零跑技术实力的认可。

结语:新势力格局的重构者

从月销破7万的成绩看,零跑已成功打破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界限。其市场策略证明,在新能源汽车普及阶段,精准定位大众市场、构建技术护城河、保持战略定力,同样能实现后来者居上。随着2025年销量持续攀升,这家曾经的“黑马”正在改写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



当行业焦点仍聚焦于高端市场时,零跑用实绩证明:在新能源汽车这场马拉松中,跑得快不如跑得稳。其发展路径,或许为更多新入局者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