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新行情)

尘埃落定,雷军以行动回应小米汽车争议。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 松涛
距离小米SU7在成都天府大道发生爆燃事故已过去20余天,但网络上的讨论热度始终未减。这场风波不仅让小米汽车的声誉受损,更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深度关注。
在SU7事故余波未平之际,小米YU7又因车主发现车内神秘多余零件事件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据车主描述,其在主驾座位下方发现硬质隆起,经检测后工作人员取出一个L形零件,却未能给出明确技术解释。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小米汽车直播间遭遇网暴,雷军个人社交账号也掉粉数十万。

图:小米YU7全网首拆视频发布
11月5日,易车节目组在社交平台发布小米YU7全网首拆视频,通过专业拆解对车身结构、电池防护体系、机械冗余设计等核心性能进行全面解读。视频中特别展示了一起真实事故案例:今年8月内蒙古赤峰一辆YU7被水泥罐车高速撞击后,A柱、B柱及乘员舱均未变形,车门可正常开启,车主事后复购同款车型。
拆解团队评价称:"这是一台从用料、结构、三电到NVH均经得起放大镜考验的硬核好车。"并特别喊话20万未提车用户"可安心等待"。该视频发布后迅速获得市场关注,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次。

图:YU7事故案例展示乘员舱完整性
雷军本人转发该拆解视频并表示:"我认真看完这个拆解视频,推荐YU7车主们都看看,也欢迎各位同行和专家指点。"这一举动被业界视为小米对近期争议的主动回应,通过第三方专业拆解展示产品实力,重塑市场信心。
数据显示,小米YU7自6月发布后创下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的纪录,但近期受股价波动和网络舆论影响,消费者信心出现动摇。此次拆解视频通过直观展示车身安全设计、三电系统防护等核心技术,有效打消了公众疑虑,评论区涌现大量"质量过硬""细节到位"等正面评价。

图:网友评论肯定YU7品质
回溯争议源头,10月13日的SU7爆燃事故中,车门无法正常打开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尽管官方通报显示事故因剧烈撞击导致电路系统受损,但消费者仍对极端情况下的逃生保障提出质疑。媒体追问车企安全设计缺陷及回应透明度,推动行业补上安全短板。
10月16日,雷军在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呼吁抵制网络水军,却因小米过往营销策略引发争议。紧接着YU7Pro车主发现多余零件事件,再次暴露质量管理漏洞。三重危机叠加,使小米汽车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

图:YU7Pro车内发现的L形零件
此次风波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警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事故率同比下降17%,但公众对安全性能的关注度同比上升35%。消费者调查显示,82%的购车者将安全配置列为首要考虑因素,远超续航里程和智能功能。
专家指出,小米通过第三方专业拆解回应争议的方式,为行业提供了危机公关新范本。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企业既要保持创新活力,更要坚守安全底线。正如雷军所言:"无论技术如何演进,安全与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场风波终将过去,但留给行业的思考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