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太奶奶4》大家都许愿什么剧情?搞快点,都预约上了吗!”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刚刚熬夜追完《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第三部(以下简称“《太奶奶3》”)的粉丝们,对后续剧情早已迫不及待。
此前,《太奶奶2》已成为观看量破30亿的现象级短剧,第三部上线前预约量超过800万,24小时红果热度值突破历史最高,开播即爆,最高热度一度突破2亿,刷新红果纪录。

从《太奶奶》系列到预约破372万(截至发稿前)的《云渺5》,越来越多的头部短剧加入系列化探索,比拼IP精细化运营,为市场带来更多热度与口碑兼得的“确定性增长”。IP系列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短剧年度趋势,拓展了内容广度与深度,深刻影响行业格局。
系列化短剧:观众为何“上头”?
今年无疑是系列化短剧的爆发之年,规模效应显现,“硬菜”接连不断,观众从年初持续“追更”到年尾。

《老千2》以更燃、更癫的叙事,勾勒出庞大江湖,男主成长与“老千天团”群像备受瞩目,逐渐成为短剧赛道的超级反赌IP。
相比前作,女频修仙类爆款《云渺4》中神女云渺的人设更富人情味,中式志怪美学元素广受好评,粉丝戏称:“从1追到4,我才是云渺小姐最忠实的奴仆。”

其他备受期待的还有正剧品相的《一品布衣2》、高能反套路的《夫人她专治不服2》、方言家庭温情题材的《家里家外2》……每部剧都有专属“精神股东”,持续催更。
截至目前,红果平台已上线超200部IP续集剧,多部热度出圈,预约量不断刷新纪录,头部IP生命周期“超长待机”,《太奶奶3》热度连续一周破亿。
IP联动:从续集到多元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续集之外,更多样的IP联动形式出现,逐步打通IP化链路。此前首日双破亿、播放量破44亿的“质感爆款”《盛夏芬德拉》,作为《深情诱引》的衍生续作,延展了原剧人物关系,成为“番外升级主角”的典型代表。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前传、多元宇宙等多样形式的出现。

短剧与IP系列化可谓天作之合:许多短剧改编自连载网文IP,天然适合季播开发;短剧机动灵活,更好调配演员档期,保障原班人马回归;开发周期短、成本低,降低新观众观看门槛,实现内容迭代升级,以高性价比、高回报率的方式沉淀流量。
系列化开发通常意味着更大体量、升级制作,以及更复杂的戏剧冲突和线索,人物刻画更加立体。从观众体验来看,内容质感升级、视听冲击力更强、情绪得到延续,追剧互动反馈带来的心灵疗愈与养成式陪伴感,更带来高情感价值和满足感。
综上,“短剧系列化”是内容生产方与消费者双向奔赴的结果。观众审美升级,沉浸化追剧需求,要求从业者专注IP深度开发,精品IP也反过来培育出更繁荣的市场。
从流量思维到内容思维:短剧步入“细糠时代”
短剧正在全面步入“细糠时代”。一方面,表现为拍摄成本、周期、阵容、制作水准的全面升级,《家里家外2》以8万字剧本、300多分钟成片、30天拍摄周期的“空前规格”拉高行业配置,《盛夏芬德拉》以考究光影、构图被盛赞“唯美暂停截图帧”。

另一方面,表现为越来越多的系列化开发,从业者深耕品质,在单个故事之外,更关注IP的持续生长,与观众同频共振。这意味着行业从流量思维转向内容思维,从粗放生长转向精耕细作。
从电影到长剧,初期始于单一内容开发,后期成熟期走向IP系列化开发。无论是迪士尼的漫威宇宙,还是长寿美剧韩剧,都以极高的内容、社会、商业综合价值,验证了IP长线开发的意义。
由此可见,系列化开发是短剧行业工业化精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系列化开发:制作团队的多重价值
对于制作团队而言,IP系列化具有多方面价值。系列化创作带来更大创意空间,有利于构建人物成长弧光,强化剧情“钩子”和完整度,勾勒鲜活群像,尝试多样风格,拓宽叙事边界。
系列化对厂牌品牌势能和IP整体热度的带动也显而易见。系列化打法能有效承接爆款热度,长线加持并反哺前作,加固老观众情感粘性,吸引新观众,从而降低开发风险和宣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例如,《盛夏芬德拉》的热播直接推动《深情诱引》再度登上红果热搜榜单、收藏量大涨,同时也带热了同一厂牌、“深情夫妇”二搭的新作《一见钟情》。《太奶奶3》开播直接带动第一季和第二季热度回升,均稳定在5000万以上。

长远来看,系列化开发能够延长IP生命周期,提升IP含金量,开拓IP衍生品开发、IP授权、文旅联动等玩法,创造更丰富商业价值,成为制作方的独特资产和护城河。
如何玩转IP系列化?
怎样才能挖掘IP价值增长的复利?综合多个成功案例,系列化开发需要首部作品打开知名度,IP具有人设独特性、关注群像刻画和立意高度,如《太奶奶》系列的家国情怀与家族群像,《云渺》系列的“主线+单元探案”,都为续集拓展世界观、深挖人物立体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当然,IP系列化也面临剧情创新难度上升、满足观众诉求、成本控制等挑战。未来的短剧系列化开发,将更加强调内容元素的丰富度,留足长线开发的伏笔。
平台助力:短剧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追溯“短剧系列化多爆剧”的根源,离不开首作“高开”热度的加持,创作者对统一风格、注入新鲜感的努力,也离不开常态化长期化的宣推。
红果短剧平台通过资源、流量等多方位扶持,鼓励精品化系列化的短剧创作,构建出大型的高质量“创作者矩阵”,集齐导演张大马等优质创作者,听花岛、马厩制片厂、百川中文、海鱼星空、格物致知等头部厂牌,成为系列化创作的主力军。
用户热烈讨论、即时反馈互动的良性社区氛围,加上平台大数据积累,能够助力创作者优化系列创作路径,打造出更符合市场口味的新作。
经过长期布局,平台已构建出百花齐放的系列剧内容库,玄幻、甜宠、家族、历史权谋……充分满足各年龄层、不同职业和城市观众的喜好。
在宣传推广层面,多场景系列剧集展示、便捷预约、推荐机制等,有效放大了系列剧的宣发潜力。
在IP续作详情页,用户可一键直达这一系列的所有作品,无压力追全季,多部作品的长尾效应也得到释放。通过“系列剧合集”入口、相关剧集页面入口等,系列剧播放量、预约人数得到提升。
便捷、有互动感参与感、有特色的预约功能,是短剧IP系列化运营的关键。《云渺4》上线当天,红果平台便开放了《云渺5》的预约。短剧在筹备续季的阶段即开启预约,预约数据能够直接为剧集提前预热、蓄积势能,引发粉丝参与自来水传播,未播先热。

据预约观众、前作观众反映,新作上线当天,他们会收到站内信、推送、专属海报等方式,让这批核心“种子用户”被牢牢锁定,推动多部作品开播即爆。加上好剧图文、榜单推送等展示位,充分帮助新上的系列剧扩大影响力,提升观众体验。
那些在红果平台上提前预约的用户,构成了持续追剧的核心忠实粉丝,人均看剧时长大于普通观剧用户时长,以《云渺》系列为例,首日播放中预约用户贡献占比分别达到18.28%、39.32%、24.10%。
这是一次持久而深远的变革。系列化热潮将带来更为确定和稳定的创作模式,推动行业摈弃短期流量噱头,提升品质和审美,转向内容为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一线年轻观众、中产观众开始爱上短剧,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系列化短剧精品涌现。总的来看,系列化开发仍是蓝海,有待内容制作方进一步挖掘,也有待平台进一步开发更多样的宣发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