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等等
2025年,一场反内卷的风潮正席卷古装剧市场。从暑期档爆款《书卷一梦》中懒散安命的宋一梦,到在播剧《暗河传》里摸鱼偷懒的杀手苏喆,再到待播剧《师兄太稳健》中高呼"苟住不浪"的李长寿,这代古偶主角集体开启"躺平"模式,用咸鱼人设颠覆传统叙事逻辑。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当"996"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常态,古装剧却悄然成为情绪出口。观众不再仰望那些天命所归的主角,反而想与《咸鱼飞升》里犁地种菜的宋潜机、《赴山海》中摸鱼打工的肖明明共情。这种转变折射出年轻群体对"成功学"的反思——修仙未必非要登天,救苍生也不再是唯一使命。
编剧小斐观察到创作风向的微妙变化:"今年接触的两个项目里,女主从标准逆袭流变成无所谓修仙的态度。这种设定不是彻底躺平,而是像学霸假装不努力,关键时刻总能惊艳全场。"这种"虐菜型咸鱼"通过反差制造爽感,恰似男频故事中隐于市的绝世高手。
王鹤棣在《大奉打更人》与《咸鱼飞升》中塑造的双重形象印证了这种趋势。观众既期待他"人前显圣"的高光时刻,也沉迷于他犁地种菜的烟火气。正如《暗河传》中苏喆的经典台词:"在女儿面前当然要大显身手,攻打魔教又不给钱,干嘛卖力?"这种收放自如的掌控感,精准击中现代人的情绪痛点。

《咸鱼飞升》海报充满土地粮食元素
另一派"穿越型咸鱼"则带着现代职场哲学闯入古代世界。《书卷一梦》中十八线演员宋一梦、《献鱼》里请求"上五休二"的廖停雁,用摸鱼哲学解构封建规则。制片人红豆指出:"这类设定复兴了网剧早期的网感,用现代语言调侃古代职场,让观众获得高阶快感。"
但创作者深知,单纯靠设定博眼球难以持久。《仙台有树》中沐清歌的案例颇具启示:这位25岁就修成满级的大佬,因贪恋红尘被视为魔头,实则践行着"得之于天地,还之于天地"的哲学。这种在爽感之上叠加的思考,让角色更具层次感。

《仙台有树》中"不愿飞升沐清歌"
面对短剧的即时爽感冲击,长剧正在开辟新赛道。腾讯视频最新招商会提出的"爱燃智议+传奇"五大类型,正是对观众"反宏大、反焦虑"心理的回应。执行制片人Ellen观察到:"从《卿卿日常》到《宴遇永安》,生活化古装题材的接受度持续提升,分账剧天花板《人间烟火花小厨》破亿就是明证。"
这种转变与用户调研数据高度吻合:29岁以下观众将"舒适感"列为最高关键词。红豆强调:"长剧的优势在于情绪留白,当观众被'太炸'的内容弄得焦虑时,古偶里的咸鱼角色能提供恰到好处的松弛感。"
咸鱼人设在性别维度呈现有趣分化。男性角色如《莲花楼》的李莲花,跌落高位后的自嘲被解读为洒脱;而女性角色稍显放松就易被质疑"失去斗志"。编剧小斐指出:"近两年宅斗剧、女将军题材盛行,反而压缩了女性角色的喘息空间。"
她主张创造更多元的女性形象:"希望看到古装剧里的00后整顿职场——既能躺平也能闹腾。反内卷不是摆烂,而是懂得选择。"这种理念在《书卷一梦》中引发争议:宋一梦中后段的转变被部分观众认为"失去自我",恰反映出市场对女性角色成长的严苛标准。

《与凤行》男女主在"行云小院"过向往的生活
当现代人思考"为何留在北上广",古偶主角也在反问"为何非要飞升"。这种情绪共振催生出"返乡文学"热潮:从《田耕记》的田园生活到《行云小院》的隐居日常,观众用遥控器投票选择更治愈的叙事。
执行制片人Ellen认为:"古偶正在找回人味儿。以前追求史诗感,现在更想做出生活感。"这种转变或许预示着古装版《向往的生活》即将诞生——毕竟在小斐看来:"古偶剧的本质是编织令人开心的美梦。"
在短剧冲击与观众审美变迁的双重压力下,咸鱼人设正为长剧开辟出独特的情绪赛道。当修仙不再意味着拼命,当救苍生变成自我救赎,古装剧或许能找到连接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全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