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在昨天的小鹏科技日上,其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 首次亮相,并踩着猫步上台:

从走路姿态上来看,IRON 不愧是小鹏号称“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但也因为太逼真,自从发布会结束,国内外网友都开始讨论一个问题:这小鹏机器人,是不是真人扮演的?





经过了一晚上的舆论发酵,今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发视频笑说,昨晚公司的机器人团队“一晚上没睡觉”,觉得需要自证一下,便“强迫”他拍了个一镜到底的视频,来证命 IRON 里面到底有没有真人。


直接“扒皮”自证,重走猫步下台
在这个自证视频的开头,何小鹏坦言,他也看到了许多质疑的评论。
例如:“放大看就能看到耳朵的轮廓”、“臀部似乎有肌肉在动”、“衣服的褶皱里面看着像是有肉”、“特斯拉的机器人走路都没这个利索”、“肯定是人,走路不可能做到这么丝滑”等等。
对此,何小鹏总结道:“差不多有一半人不信,他们不相信机器人的发展速度这么快,不相信世界已经变化了,不相信小鹏能做到。”
为此,他以一镜到底的方式,让 IRON 首先还原昨天发布会“走猫步”的全过程,再让机器人团队成员直接拉开 IRON 背后的衣服拉链,展示其内部构造:

为防止还有人觉得里面有“人”,何小鹏让镜头直接放大到 IRON 的手部:这只手已经非常小了,里面还有谐波关节,这“不会是一个人”。

至于网友所说的 IRON 有“耳朵”,何小鹏也进行了澄清:这个凹陷其实是麦克风阵列,用于解决听觉问题,“虽然(看着)像人体设计,但一摸就知道了”。

视频中还放大了 IRON 的肩膀位置,可以看到有两个为了方便运输的固定器:

而在一一进行了介绍之后,何小鹏最后让 IRON 再次走着猫步下台——跟昨天发布会上的姿势一样。
至此,自证环节结束,何小鹏也在视频结尾呼吁大家要对中国机器人充满信心:
“中国的机器人,包括更多创业公司的机器人,我相信在 2025、2026、2027 年,一定会让大家看到,更高阶的人形机器人出现。它们可以语言交互、可以自主行走、可以完成简单的任务,这是我们这一代创业人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所以,为什么要做得这么“像人”?
事实上,自打昨天发布会结束后,除了质疑 IRON 里面是不是藏人了,还有不少网友也在疑惑:为什么机器人要做得这么像人?需要“像人”的场景,直接用人不就好了?
关于这一点,其实何小鹏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早已进行了回答。
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小鹏的机器人研发团队持续探索创新,推出了多代产品。到目前为止,IRON 已经发展到第七代,从“类人”发展到了“更像人”——而在最初的阶段,其实何小鹏曾一度非常坚定地认为,四足设计是最稳妥的方案。
因为相比之下,双足机器人虽看似更贴近人类,但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存在巨大挑战。而四足机器人能够承担更多任务:它可以陪伴人类、提供娱乐,还能完成一些轻度交互功能。
“但随着研发的深入,我们发现有几个很有趣的问题四足设计解决不了。”
(1)问题一:没有“手”,机器人无法真正与世界互动
没有手的机器人,无法真正执行复杂任务。何小鹏指出,他们曾在四足设计的基础上,尝试过各种解决方案,例如:仿照大象的鼻子去实现“可伸缩的手”,但造型太奇怪;再比如给类似“马”的形态加装机械手臂,但每次执行任务都显得极不自然。
毕竟,自然界中几乎没有一种四足动物同时具备“手”的功能,这本身说明这种形态并不符合自然逻辑。
(2)问题二:家庭空间中的物理困境
小鹏机器人团队把四足机器人带入家庭场景后,发现有限的空间对于四足机器人来说极不友好。例如,当机器人走到床头柜附近,它往往会陷入“死角”——原地掉头会撞到床或墙。不同于猫、狗这类真正的四足动物,四足机器人的关节和外壳都较为刚硬,原地掉头容易刮伤家具,而这样的体验显然难以让用户接受。
因此,小鹏不得不重新思考:如果目标是进入家庭场景,那么四足形态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
在不断的探索中,小鹏机器人团队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未来的机器人一定会呈现多种形态。而小鹏最终选择了“人形机器人”路线,并且是“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这也是全新一代 IRON 的核心设计理念。
最重要的是,当机器人“拟人”之后,就可以从人类的动作中提取到真实、有用的学习数据,还可以直接适应那些以人为中心设计的环境,例如家庭、商场、工厂等,更有助于其商业化。

预计将于 2026 年量产,你期待吗?
据介绍,为了实现“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这一目标,小鹏给全新一代 IRON 设计了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 3D 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以及能实现 22 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正如何小鹏在发布会上所说:“当机器人拥有了拟人的骨骼、肌肉和皮肤,IRON 便拥有了在物理世界中的无限可能。”
除此之外,在动力系统上,IRON 首次采用全固态电池,并将在量产中正式使用。它还拥有 3 颗图灵 AI 芯片,综合算力高达 2250 TOPS,并内置了小鹏自研的物理世界大模型体系,结合 VLT、VLA、VLM 三大认知模型,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感知、理解与反馈。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透露,小鹏的目标是在 2026 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而这一代 IRON 将是小鹏预研的最后一个版本,最终量产版将与其非常接近:
“量产版本可能会矮一点,我们期望最好不要到 170cm;然后再轻一些、再漂亮一些,再温柔和安全一些,可靠性再大幅度提高,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那么,你对于小鹏发布的全新一代 IRON 有何看法,又是否期待它的量产呢?
https://weibo.com/2455476364?refer_flag=1001030103_
https://mp.weixin.qq.com/s/7T9KDAaCyfHE70p3QP7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