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接连观赏了多部影片,包括《偷天盗日》、《阳光俱乐部》、《下一个台风》等,这些电影各有千秋,却也难激起我深入评述的兴致。然而,昨日新上映的《即兴谋杀》,却成功激发了我的吐槽欲望,让我忍不住要一吐为快。
考虑到《即兴谋杀》是导演程亚楠的处女作,且编剧背景并不显赫,我本无意过于苛责。但问题在于,这部电影并非纯粹的烂片,而是那种“努力却未达预期”的拙劣之作,实在让人难以忽视其不足。
在悬疑片层出不穷的今天,想要拍出新颖独特之作已属不易。我并不奢求能看到多么惊世骇俗的真相揭露或意想不到的反转,只要剧情讲述流畅、节奏把控得当、线索与结局清晰合理,便已算佳作。遗憾的是,《即兴谋杀》在这些方面均显得生涩不堪。

首先,影片的铺垫与“埋针”手法显得过于生硬。尽管在“契科夫之枪”的理论框架下,许多线索都容易引导观众猜测关键剧情,但影片的处理方式却显得过于刻意和突兀。例如,片中司机林文在带何思怡前往古宅的路上,便莫名其妙地提及沿海公路易出事故,生怕观众无法预知接下来的剧情。又如,何思怡向吴丽云透露自己好友被淹死的情节,也显得毫无头绪。要知道,何思怡此次回家名义上是为了家产,且一开始就对吴丽云充满敌意,两人之间本无交流可能,却如此突兀地分享私密信息,稍有观影经验的观众恐怕都能猜出身份互换的反转。
其次,影片的人物关系刻画也显得浅尝辄止,进一步削弱了悬疑戏的可看性。
《即兴谋杀》中的出场角色并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这对剧情编排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影片却几乎将所有关键情节都集中在何思怡、吴丽云、林文三人身上,导致剧情显得前后矛盾且臃肿不堪。而操盘手之一的罗医生则仅充当了单薄的烟雾弹角色,作用本应更吃重的女佣阿珍和家主何先生则沦为了毫无存在感的工具人,“经常来家里”的潘律师更是全程不在线,只在片尾露个脸说通知,怎么看都是编导笔力不够,干脆把他写丢了事。
这种“框架看似完整,实则空洞蹩脚”的悬疑片,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最后,影片在主题选取上也显得十分糟糕。本身就没多少内容可讲,却在悬疑惊悚的镜头下大费周章地营造氛围,最后还试图通过“原生家庭之痛”来强行升华主题,实属低劣之举。
说真的,抛开结局揭露何先生死亡真相的反转不谈,《即兴谋杀》从头到尾都是一部纯粹的悬疑片,缺乏多余的情绪叙事或作者性表达。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剧本杀电影来看待。影片一直在卖力营造惊悚氛围和亦真亦假的暧昧感,尽管方式模仿痕迹明显、效果一惊一乍、邓家佳的“时装秀”也显得浮夸,但至少大方向是对的……然而,影片最后却突然来一句“不是天底下所有父母都爱孩子”的控诉,这般强扭的升华不仅未能成功,反而抵消了之前所有的努力。
《即兴谋杀》的拙劣表现,让我甚至觉得之前饱受诟病的“陈思诚系”悬疑片都显得眉清目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