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 闲时花开
近日,导演王家卫因录音门事件陷入舆论漩涡。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娱乐圈的权力运作机制,更引发了公众对精英神话的集体反思。当我们摘下墨镜审视这场闹剧,看到的究竟是个人道德的崩塌,还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缩影?
压榨年轻编剧、拒付署名权、背后贬低女演员、调侃90岁游本昌老师——这些指控将王家卫从神坛拽回人间。但真正塌房的并非某个个体,而是公众对文化精英的完美想象。江湖规则早已昭示:能爬到权力顶端者,往往需要跨越道德灰色地带。当王家卫的墨镜被摘下,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个会算计、懂权谋的普通人。
这场祛魅运动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对个人崇拜的解构,也是对行业潜规则的抗议。当渐冻症编剧古二用生命最后的力气抗争时,他撕开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存空间,更是整个体系对弱势者的压迫。
古二的极端维权行为,暴露出行业资源分配的失衡。作为参与《繁花》创作的渐冻症患者,他本应获得应有的尊重与报酬,却遭遇名导与大编剧的联手打压。这种压榨并非个案,而是权力结构中的常态:当资源高度集中时,底层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必然被压缩。
但古二的反抗也揭示了一个真理:利不可占尽,势不可攥尽。当强者将弱者的生存空间挤压殆尽时,爆发的反抗往往更具破坏性。这提醒我们:真正的行业健康,需要建立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
这场风波本质上是内地与港台文化的一次激烈碰撞。香港特殊的殖民历史,造就了其精英阶层对民众力量的低估。王家卫事件中,名导与小编剧的对抗,实则是两种文化价值观的交锋:前者习惯于黑帮文化式的强权逻辑,后者则要求平等的创作权与尊重。
年轻一代用行动宣告:黑帮文化已成过去式,平权意识正在崛起。这场文化战争的结果,将决定未来行业生态的走向。
当古二手撕王家卫时,金靖、唐嫣等明星选择沉默。这种集体失声并非怯懦,而是人性复杂性的体现。浸淫娱乐圈多年的他们,深知这个体系的运行规则,也明白任何表态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这种沉默折射出行业生态的困境:当个人利益与行业规则冲突时,大多数人选择明哲保身。但古二的极端行为,恰恰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迫使所有人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
对比王家卫与琼瑶的处理方式,更能看清创作者的人格差异。琼瑶总会在作品署名中完整列出新人名字,这种对后来者的提携,源于她对自己创作历程的深刻记忆。而某些掌权者将压榨视为理所当然,暴露了其人格底色的缺陷。
权力如同双刃剑:它可以让人登顶巅峰,也能让人迷失本性。真正的行业领袖,应该懂得传承的价值,而非将后来者视为威胁。
王家卫的傲慢并非个例,而是权力结构的必然产物。当上位者长期处于特权位置,就会将压榨视为正常。古二的掀桌行为,本质上是对这种权力逻辑的挑战。
反抗虽然极端,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迫使权力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边界,也让行业看到:一直如此的,未必是对的。这种觉醒,是行业进步的必要前提。
王家卫与秦雯对明星的背后议论,暴露了职场中的普遍现象。但智者懂得:坏话当面说,好话背后传。这不仅是一种口德,更是对人际关系的尊重。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任何背后议论都可能被放大。建立健康的沟通机制,比依赖小道消息更能维护团队凝聚力。
王家卫事件给行业带来多重启示:对年轻人而言,要警惕对精英的盲目崇拜;对掌权者来说,需明白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用合同明确权益,比依赖人情更可靠。
作为经历过不公的底层创作者,我深知被压榨的痛苦。但更想对年轻人说:不要被恶意困住,要让它们成为垫脚石。对中年从业者,则要警惕将自身遭遇的剥削转移给下一代。真正的行业进步,始于对后来者的尊重与提携。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AI制作,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