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消失”的阿丘,不由得感慨,身为公众人物还真得自身够硬,不然随时可能“翻车”。
非科班出身的他,凭着“非主流”的风格,不但转行进了电视台,还从地方台“跳”进央视。这在科班同行里都是“奇迹”。
更令人羡慕的是,他在更高平台依然大放光彩,凭借十足的个性风格就一路“通关”,深受观众喜爱。
结果他一个要求国人向世界致歉的“大放厥词”,直接被开除,如今已“销声匿迹”。大家都说他是咎由自取。说到底还是觉悟不够。
“半路出家”进央视
说起来,主持界还真有不少非科班的,像如今成“网红”的撒贝宁老师、与春晚结下十多年缘分的倪萍老师、走出自己的主持道路的杨澜老师,他们取得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很多科班同行。
还有自成风格的阿丘,也一度被封为“央视名嘴”,头上的光环一点不比前三位逊色。
60后的他,1980年代政治经济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进工厂当了政工干部。当时还时兴工作统一分配,所以他的这个工作很可能是分配的,而不是他自主选择的。
因为他的兴趣是文艺表演,大学时他创立艺术剧团,在当地的高校圈里很有名。也因此他后来有了转行的念头。
说起他转行,铺垫工作还是从业余活动开始的。他在工厂就是文艺活动的“台柱子”,自编自导不在话下。
此外,业余时间还从事戏剧工作,又是剧本创作,又是当编导,还拿了奖。他后来转行进了地方电视台,既可以看出他的勇气,也可以看出他有这方面的才艺。
进了电视台,他挖掘出自己“半是戏说半是侃”的幽默诙谐主持风格,与台里的娱乐节目相得益彰。
尤其是那种天南海北“无奇不有”的“民间探秘”类节目,比如民间发明、民间手艺,深受当地观众喜欢。
没多久,他就因节目爆火成功“出圈”,也引起央视一档社会节目负责人的注意。节目组当时正在物色合适的主持人,看到台风活泼的他,很快就安排面试。
有作品加持,加上试镜稳定发挥,他成功进了节目组。就这样,他以“快进模式”迎来事业转折。
个性十足的名嘴
事实证明,节目组领导眼光不俗,他担纲主持,仅延续自己的另类主持风格就把节目做火了。
而且在更高平台上,他的风格越发令人印象深刻,一张“非主流”的脸,眯着小眼睛,开口就带着浓重的方音,嘴还很损,怎么看都带着点“痞气”。
而他讲述的故事也自成一派,火候适宜的嬉笑怒骂,点到即止的坊间八卦,街头巷闻里透出的调侃与悲悯、轻快与厚重,让观众不自觉被这个“欠欠的”讲述者吸引。
用他自己的话讲,观众可能觉得他“欠揍”,但也能看出来他的“真诚”。总之,他的个性风格在台里“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之后,他又担任周刊人物和故事汇等节目的主持人,反响也不错。同时,他业余搞戏剧创作也没断,还一举获得戏剧、导演、编剧三个奖项,在业余文艺圈里也小有名气。
而在自己的节目之外,他表现出来的是“诙谐”少了,“犀利”多了。
在青年选秀节目当嘉宾,对倪前辈接受不了小选手太前卫的造型,他直接送上一句“太老土”。
而对一些选手看不出性别的“中性”造型,他也毫不客气送上一句:“男不男,女不女”,误导小孩子。
在另一档成人选秀节目里,担任评委的他更是唇枪舌剑,经常上演“舌战群雄”的戏码。
对于约定采访的明星无故“爽约”,他也不客气,直接发文不点名批评不讲职业道德和行业操守的行为。
总之,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他一直是个性十足,不在乎争议。他说,个性强烈的主持人,必须能承受厌恶的眼光甚至是言语谩骂。
彼时的他怎么想不到,还有一种情况叫“失控”。
因为一句话“翻车”
其实这位“名嘴”的争议还真不少,除了另类的主持风格,上节目“毒舌”外,他还有八卦传出。
2007年的时候,当红的他被曝婚内出轨某大学生。按照娱记的曝料,他与“小三”是在某高校讲课期间认识的,不仅点名道姓,还贴出照片为证。
由于当事人的知名度,这个曝料在贴吧疯传,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他后来亲自出来辟谣,一句“养自己都有难度、何以养女学生”堵住了悠悠众口。
不过,两年后又有娱记来了个“后续”,称当年的“曝料”属实,男主角后来离了婚,与“小三”以男女朋友关系同居了。这一次更是贴上一堆疑似旅游的两人亲密合影照。
不过这个接连“曝料”并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也没有对他的事业造成实质影响。他在台里的工作,确实经历过一段调整期,但那是平台总体规划,并非针对某个员工。
后来他也重新回归了,依旧是那个个性鲜明、言辞犀利的他。
时间来到2020年,彼时他入行近20个年头,进央视也十几个年头了,算是台里的前辈了,却因为一句话“断送”了事业。
当时全国都在抗疫,医护人员冲在生死一线,所有都在为他们加油,为重灾区加油,为彼此加油。
而他却“逆流而上”,发了一条微博,一个“东亚病夫”,一个要求国人向世界鞠躬致歉,令人瞠目结舌。
不到两周,他就被老东家开除,从此消失公众的视野,直到现在依然复出无望。几乎所有人都说他是得意忘形,咎由自取。不得不说,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结语
看到他的结局,不由得想到撒老师多年前说过的话。他说,观众可以讲个性,有什么观点、想法都可以想说就说,但节目主持人不能“个性过头”。
他这话是对另一位同行说的,但用在这位昔日名嘴身上同样合适。所谓的“个性过头”,本质就是觉悟不够。这个问题值得注意。
(文|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