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电视剧《赴山海》更新至第14集,最新剧情中,萧秋水被屈寒山诬陷勾结北荒势力,作为男主角的他百口莫辩,陷入无法自证的困境。而作为权力帮剑王的屈寒山,却凭借谎言操控舆论,无人质疑其真实身份。这一情节引发观众深思:为何英雄总被诬陷,而祸害却能颠倒黑白?
这一矛盾实为武侠创作的经典母题。金庸《天龙八部》中,乔峰亦曾陷入被诬陷的绝境,诬陷者机关算尽,手段阴险。而《赴山海》第13-14集的剧情,在叙事张力上与《天龙八部》异曲同工,均展现了英雄与祸害的道德博弈。
英雄为何总陷入被动?根源在于行为路径的差异。真正的英雄恪守道德高标准,不屑于使用卑劣手段。这种“干净与纯粹”的处事方式,虽彰显正义,却容易被小人利用。例如,剧中萧秋水与友人冒险营救地牢中的“大英雄”,殊不知此人正是屈寒山设下的陷阱,最终导致男主角蒙冤。
反观祸害,其行为毫无道德约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种“灵活性”虽能短期获利,却难逃长期反噬。武侠作品中,机关算尽者终将自食恶果,而耿直者终将接近真理。这不仅是创作者的美好祝愿,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短期手段或许奏效,但长期来看,道义与诚信才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现代社会中,这一规律同样适用。商业领域,耍手段者或许能欺骗消费者一时,但诚信商家终将赢得口碑。做人亦然,以英雄道德标准自勉者,虽短期可能被构陷,但长期来看,祸害终将因手段反噬而自相残杀。
英雄坚持“程序正义原则”,不仅追求结果正义,更注重行为过程的正义性。这种坚守,虽在短期内显得“笨拙”,却能赢得最终胜利。正如社会学中的“程序正义理论”,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正义,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赴山海》通过剧情抛出深刻命题:是选择圆滑世故、血口喷人的屈寒山,还是坚守人性、耿直善良的萧秋水?这一选择不仅存在于剧中,更延续至现实生活。这部武侠剧,以干净利落的叙事,带领观众共同思考道德与正义的真谛。
(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