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抗战题材电视剧成为荧屏上的热门选择。从《我们的河山》《归队》到《浴血荣光》,再到5月份的《我叫张思德》,一系列抗战献礼剧接连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历史视觉盛宴。
然而,尽管抗战剧数量众多,但至今尚未有一部作品真正“出圈”,口碑和热度均表现平平。不过,喜欢抗战剧的观众们不必失望,因为央视一套近日又推出了一部以“文化抗战”为主题的电视剧——《阵地》,这部剧因其新颖的题材和深刻的内涵,被网友誉为“文人版亮剑”,有望成为今年抗战剧中的一匹黑马。
《阵地》的前期宣传别具一格,以“人物小传”的形式逐一介绍了剧中涉及的200余位文化名人,包括夏衍、郭沫若、田汉、巴金等。这些文化巨匠在抗战期间的故事,成为了该剧的一大看点。
直到首播日,观众才得以一窥《阵地》的大致剧情。故事以“卢沟桥枪声”为背景,通过飞机轰炸、机枪扫射和民众的凄惨叫声,生动再现了侵华战争的残酷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旁白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卢沟桥的枪声击碎了文化人宁静的书斋梦,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我们负着历史使命的文化界,要站在民众面前,领导抗日救亡运动。”
剧中,冯绍峰饰演的夏衍成为了主角之一。夏衍是一位因“俄国十月革命”而接触到革命新思潮的文化人,他参加过“五四学生运动”,并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筹备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与鲁迅、钱杏村、田汉等人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南下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复刊了《救亡日报》。
——这也是《阵地》最核心的故事线。
冯绍峰在步入中年后,演技愈发沉稳。他饰演的夏衍自带文化人的儒雅气息,表演自然收敛,没有因为这是“抗战剧”就进行刻意的拔高。在官方发布的一段复刊《救亡日报》的小插曲中,冯绍峰的表演尤为生活化。面对白报纸不足的困境,他自信地说:“还要再加一个零。”当女同志问及白报纸的来源时,他回答说:“白报纸就在来的路上。”话音刚落,李晨饰演的李克农就搬着白报纸进来了。夏衍看到李克农,立马热情地弯腰伸出手,既像是握手,又像是要接白报纸,整个人表现出来的状态和角色无比契合。
相比之下,李晨饰演的李克农则显得相对锐利。在面对难题时,他有种“表面平静,内心绷满弦”的状态。虽然有观众认为他不如冯绍峰自然,但这也可能是角色设定的需要。
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则非常有味道。他花白着头发穿着长衫,挥舞着手臂喊“拿起笔当枪”,演讲没有声嘶力竭,却有着绝对的坚定和从容。这种表演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充分展现了演员和角色的力量。
女性角色方面,王丽坤饰演的安娥和徐璐饰演的任素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王丽坤,她演的安娥恬静优雅,还凭借这个角色在今年9月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拿下了金凯撒“亚洲优秀女演员奖”。
电视剧的主创团队也都很靠谱。导演高希希的代表作特别多,《毛泽东》《大决战》《历史的天空》这些都是他执导的大剧。编剧钱林森也是历史题材资深编剧,这次让他们合作,将抗战赛道对准了文化领域。
据说这一次的《阵地》战争镜头很少,70%都是文戏。这种尝试虽然有点冒险,但两位主创给《阵地》加了“保险”。基本上可以预判,《阵地》的品质不会太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间段里,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出一部好剧。
毕竟这样的主旋律电视剧有一定的引导和教育意义。也希望大风起时,烂剧四散,好的抗战剧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