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沉默的荣耀》魏晨专访:与聂曦原型能量同频,演绎隐蔽战线英烈

时间:2025-11-11 09:39:32 来源:环球网资讯 作者: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周洋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丽华】近日,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对台隐蔽战线的英烈们被观众熟知。其中,魏晨饰演的聂曦是吴石将军(于和伟饰)的副官兼学生,也是“东海情报小组”的一员,最终英勇就义。魏晨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从原型人物身上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能量,“这种能量至今仍能与我们同频共振”。


魏晨在《沉默的荣耀》中饰演聂曦。

聂曦像“紧绷的弓”:立体塑造隐蔽战线英烈

环球时报:在塑造聂曦这个角色时,您认为最需要抓住的特质是什么?

魏晨:聂曦是隐蔽战线上的年轻人,他有着进步的思想、坚定的信仰,同时也是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由于是隐蔽战线工作者,聂曦的资料非常有限,我主要从东海情报小组的史实和老照片中寻找灵感。尤其是他们被押赴刑场的照片,眼神中透露出炽热与坚毅,脸上还带着微笑,没有丝毫畏惧。这种面对生死依然坚定的态度,让我深受触动。

剧中,聂曦有一句台词:“老师,如果您不同意我跟您一起去台湾,我就算游泳,也要游过台湾海峡去找您。”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尊师重道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然而,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他不得不处处说谎,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挣扎。理解这些,对于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而非刻板印象中的情报工作者,至关重要。

环球时报:您提到聂曦的立体多面性,有没有设计一些细节来体现他面对不同人时的不同状态?

魏晨:每场戏在整个剧情中的作用都不同,因此需要调整表演方式。与吴石将军那种有远见的松弛感不同,聂曦像紧绷的弓,随时准备爆发。但老师又叮嘱他不要喜形于色,所以他一直在克制。他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热血青年,见了胜利会忍不住开心,尤其跟老师在一起时会不自觉微笑。他给老师传递着能量:“我们一定能胜利”,坚信情报能减少前线牺牲。

导演和于和伟老师一直对我强调不要“演”,要真情流露。虽然有一些肢体和微表情的设计,但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气氛,然后去表现出来。

剧情“克制与留白”,角色“情感与乡愁”

环球时报:剧中,吴石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很打动人。您在演绎聂曦时如何理解这种信仰?

魏晨:我一直在思考,他哪来的勇气和责任感要跟着老师去台湾?他本来能留在福州等解放,但吴石让聂曦留下时,他却说:“于公我是副官要护您,于私我是学生,信仰是您教我的,必须跟您去。”他们像是一个共同体,能抛开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能,选择奋不顾身、英勇就义,这是一种更高的人性,也是原型最打动我的地方。

我之前也参演过一些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但更多是正面战场的。相对来说,隐蔽战线的作品内心戏、文戏会更多一点。这部剧表达得很克制,有一些留白,比如吴石被捕后一只眼睛是红的(狱中酷刑所致),聂曦见妻子时用领子遮伤,这些细节能让观众脑补没拍出来的内容。剧中还表达了很多情感寄托,比如乡愁——小钱妹妹知道哥哥牺牲后,哪怕按叛逃算也要游回大陆回家;还有吴石给陈宝仓将军送老家的驴肉火烧。

虽然历史已定,但再次呈现出来的时候依然是滚烫的。哪怕大家知道人物会牺牲,还是愿意跟随下去,因为这些人的身上有你能感受到的能量。这些能量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至今还能与我们同频共振。能参与这样的作品,用艺术重现历史,特别幸运。

“同频共振”对当下人生选择的意义

环球时报:这种“同频共振”对我们当下的人生选择有哪些意义?

魏晨:一部剧或一首歌能打动你时,一定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性别,不同的人感受到的也会不同。对于我来说,参与到作品当中,从角色里获得了很多能量,了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也是在给自己充电。观众看剧时很感动、想流泪,就是接收到了这份能量。当看完这个故事时,会觉得月亮好亮、河水很静,一切都是美好的。

环球时报:作为歌手和演员的双重身份,给创作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魏晨:有相通的地方。歌手要在有限的篇幅和旋律里去表达,演员要在剧情起承转合里去塑造人物,核心都是情感。不过歌手更多的是表现自己,而演员能通过光影塑造不同的人,甚至体验这辈子无法触及到的一些生命历程,所以更有新鲜感和挑战,我很愿意投入。当然了,这种经历也反哺音乐创作,尤其是参演一些很有厚重感的作品之后再回归音乐,让我能用更简单的方式去表达一些情感。

现实主义题材,“有原型、有根”

环球时报:外界的肯定会改变您的选角标准吗?未来更倾向复杂角色还是有把握的角色?

魏晨:首先我要能被这个故事所感动。要是读了剧本没感觉、没法共情,哪怕多读几遍也不行,就不会选。最近参与的作品大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虽然是影视化改编,但有原型、有根,它给了一个很深的根基,让人敢“做减法”。虚构角色容易刻意地刺激观众,演得更明显;而真实故事只要真诚还原,观众就会理解。真实的东西往往最打动人。未来还是会更多偏向于这样的类型。最重要的是由心而选,会愿意去为之努力。

不管是好评还是有价值的批评,都是我成长的一部分。以前总期待大家给一个肯定,现在慢慢觉得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好像缺少一些更重要的意义。回头看,拍摄里的不足、能进步的地方,反而变成了更重要的东西。也希望大家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能找准目标,不要急躁。哪怕不是所有事都有好结果,但从过程中汲取到的经验或者有价值的东西,也能变成未来实现最终目标的“一颗子弹”,相信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