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深圳一名36岁的外卖员为保持清醒连续饮用6瓶功能饮料,次日突发抽搐被紧急送入重症监护室。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功能饮料的潜在风险,更折射出当代劳动者为生计透支健康的现实困境。

据媒体11月4日报道,近年来功能饮料因其快速提神效果成为职场人群的“续命神器”。然而深圳这位胡先生的遭遇却为所有人敲响警钟——在晚高峰送餐期间,为提高效率的他竟在短时间内连续饮用6瓶功能饮料,次日清晨突发意识丧失、全身抽搐,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咖啡因中毒。
医院抢救记录显示,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呼吸衰竭,血检显示咖啡因浓度严重超标。医生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利尿促排等综合治疗,历经72小时抢救才使其脱离生命危险。令人唏嘘的是,胡先生清醒后透露,为多挣配送费他长期熬夜工作,日均睡眠不足5小时,功能饮料已成为维持工作的“必需品”。

专家指出,多数功能饮料每瓶含咖啡因约50-200毫克,成人每日安全摄入量不应超过400毫克。胡先生短时间内摄入的咖啡因量已达致死量(10克)的1/10,其代谢系统遭受严重冲击。过量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心悸、焦虑,严重时可导致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症状。
这起事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现实:在生存压力下,许多劳动者不得不以健康为代价换取收入。胡先生住院期间,其妻子透露家庭每月需偿还房贷、赡养老人、抚养两个孩子,经济压力迫使丈夫长期超负荷工作。这种“用健康换明天”的生存模式,正在成为当代中年群体的普遍困境。
医生特别提醒,功能饮料绝非普通饮品,其提神效果源于咖啡因的神经刺激作用。建议健康成人每日饮用不超过2瓶,且需间隔4小时以上,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青少年应完全避免。出现心悸、手抖、失眠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就医。
这起险情最终以康复出院告终,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当“996工作制”“过劳死”等话题频上热搜,当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构建更人性化的劳动保障体系,或许比单纯警示功能饮料危害更为迫切。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透支身体换取的生存,终将付出更大代价。
您如何看待功能饮料的合理使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