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短剧出海:全球圈粉背后的文化密码

时间:2025-09-22 07:03:41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在陕西一家影视基地里,150个风格各异的拍摄场景正24小时运转,每天最多11个剧组同时开机。一位来自国外的年轻演员感慨道:'这里确实有更多的机会。'这生动的细节背后,是中国短剧'出海'的蓬勃图景——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规模剑指百亿美元的短剧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影视生态。

影视基地短剧拍摄现场

微叙事:碎片化时代的全球破局

短剧之'短',恰是其破局全球市场的密钥。当传统影视还在为长叙事绞尽脑汁时,1—15分钟的短剧用'快节奏、强冲突、高情绪'精准击中了当代人的碎片时间。这种'微叙事'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壁垒,用最朴素的情感共鸣敲开了全球观众的心门。不需要复杂的历史背景,不受'文化折扣'影响,一个个悬念设定、一段段反转片段,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找到生活共鸣。

例如,某海外短剧中'职场新人逆袭'的情节,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均引发强烈反响。这种跨文化的共鸣,源于短剧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精准捕捉——无论是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还是亲情的温暖,都能跨越语言障碍直抵人心。

中国速度与全球需求的同频共振

短剧'出海'绝非简单复制粘贴。2024年陕西西安的一家公司仅拍摄海外剧四五部,2025年已近20部。这背后,是'中国速度'与'全球需求'的深度契合:从场景搭建到服化道配套的'一站式服务',让剧组可以'拎包开工',满足了海外市场对高频更新的迫切需求;而当海外演员渴望'拍很酷的作品'时,中国短剧产业链的成熟度为这种渴望提供了实现的土壤。

以某海外短剧项目为例,中国团队仅用7天就完成了从剧本到成片的全部流程,这种效率让海外合作伙伴惊叹不已。中国用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回应了全球观众的'即时满足'消费需求,也让'中国故事'有了更灵活的输出渠道。

跨越文化深水区: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对话

当然,短剧的百亿美元量级绝非终点。当'翻译即出海'的初级模式逐渐触达天花板,如何让'中国表达'真正融入全球语境?简单让角色改说英语还不够,还需要深度挖掘人类共通的情感话题——亲情、爱情、奋斗、成长,这些或许才是短剧能在全球持续流行的关键。

同时,培养既懂中国叙事又通国际规则的创作人才至关重要。建立'中国剧本+本地演员+属地宣发'的合作机制,推动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对话。例如,某海外短剧采用中国编剧+本地演员+社交媒体宣发的模式,在目标市场取得了超预期的传播效果。

文化生命力的觉醒:小屏幕映照大时代

小屏幕能映照大时代,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觉醒——以最本土的故事,触达了最广阔的世界。短剧'出海'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在于微小处的人性共鸣,在于自然而然的'情感共振'。

当全球观众为同一个故事情节欢呼时,那些跨越山海的互动,早已在彼此心中种下了理解的种子。这种基于情感共鸣的文化传播,远比简单的文化输出更具持久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云南日报》,原题为《中国短剧何以破圈出海》)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2日 05 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