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九三阅兵朱立伦言论引争议:抗战胜利究竟是谁的功劳?

时间:2025-09-22 07:34:58 来源:小童历史 作者:小童历史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迎来了一场盛大的九三阅兵活动。礼炮轰鸣、坦克战机齐上阵,这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庆典,不仅规模空前,更吸引了全球目光。在这场历史性的活动中,中国官方以最高规格检阅部队,展示了从导弹到无人机的各类先进装备,彰显了国家的强大实力。

国际嘉宾的出席更为活动增添了分量。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等26国领导人亲临现场,与中国人民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他们坐在城楼上,注视着中国军队的威武之师迈过天安门,感受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阅兵还特别邀请了台湾方面的代表。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大陆对两岸同胞共同抗战历史的尊重,更是在号召大家共同缅怀历史、推动统一的大事。毕竟,抗战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4多亿中国人的共同纪念。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庄重的时刻,国民党朱立伦的言论却引发了争议。他声称,抗战是由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国民党以及蒋中正委员长所领导,这是清楚无误的历史事实。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讨论。



将一场全民参与、浴血奋战的解放战争,归功于单一的政府、党派和个人,本身就是对历史复杂性的粗暴简化。抗战的胜利,从来都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在绝境中奏响的交响乐。在这部宏伟的乐章中,有太多被这种单一叙事所遮蔽的悲壮旋律。

在东北冰封的雪原上,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难道不算数吗?还有那些台湾同胞,他们从未缺席抗战。无论是在岛内坚持抗争,还是组成台湾义勇队奔赴大陆战场,他们都用行动证明,台湾的光复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用鲜血换来的成果。



真正的历史画卷,远比“谁领导谁”的简单划分要丰富得多。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大规模的抵抗,这固然是重要的一笔。但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则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他们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建立起一个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这种战略让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与正面战场形成了有效的战略配合。

任何对历史的评价,都离不开一把功过相抵的天平。如果只选择性地展示功绩,而刻意回避甚至掩盖过失,那么所谓的“领导者”形象不过是脆弱的自说自话。我们当然承认,作为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国民党在组织正面会战、最终以战胜国姿态接受日本投降等方面扮演了无法替代的角色。这是功。



但“功”的另一面,是沉甸甸的“过”。面对“九一八”事变,那纸“不抵抗”政策让大片国土迅速沦陷,三千万同胞成了亡国奴。这笔账该怎么算?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将枪口优先对准自己的同胞而非侵略者,又延误了多少宝贵的抵抗时机?

战场上的溃败更是触目惊心。从淞沪会战折损三十万精锐,到南京保卫战的失败与仓皇撤退,再到战争后期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一溃千里”,这些难道也是“英明领导”的体现吗?更深层的问题出在肌体的内部。蒋介石本人的独断专行常常导致指挥失当。军队内部的腐败侵蚀着战斗力,克扣军饷成为常态。后方为了支撑战争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甚至直接导致了河南大饥荒这样的惨烈人祸。



在民族大义面前,阵营内部的分化同样令人痛心。不仅出现了汪精卫这样公开投敌的汉奸集团,就连最高领导层也一度存在“曲线救国”的妥协心态。更甚者,在抗日最艰难的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却主动挑起反共高潮,从“消极抗日”滑向“积极反共”,亲手破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基。

当这些事实被一一摆上台面,那个“清楚无误”的结论就显得不那么站得住脚了。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要看他做了什么,更要看他没做什么以及做错了什么。历史的评价从来都是功过同审。



对历史功劳的激烈争夺往往并非出于对历史本身的尊重,而是服务于当下的政治需求。这种现象背后常常隐藏着深刻的现实焦虑。看看国民党当下的处境便不难理解其动机。在岛内政治光谱中他们既不敢“明独”又不敢言统,政治定位日益模糊缺乏明确的前进方向。



在这样的困境下,回望历史强调自身的“百年功绩”——从革命、北伐到抗战、保台、建台——就成了一种凝聚人心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再配上对台湾军方做出的政治许诺意图巩固其不断流失的基本盘。

但这恰恰偏离了我们纪念历史的初衷。我们回顾那段岁月是为了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而不是为了制造新的纷争和对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关键并不在于军事力量的多寡而在于它从始至终倡导并维护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成了坚不可摧的整体。



这种凝聚力来自于深入群众来自于在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等赢得民心的政策,最终让自己的武装力量从最初的数万人发展到百万之众。它的作用是核心的支撑而非功劳的独占。

歪曲历史、垄断功绩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它只会撕裂民族的情感认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它属于在那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全体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的正确方式是正视全部的真实无论是光荣还是伤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汲取真正的教训将对过去的纪念转化为共同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这才是对那段峥嵘岁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最崇高的敬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