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部聚焦农民生活的电视剧《生万物》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剧不仅汇聚了当下的一线偶像与实力派演员,更以其厚重扎实的剧本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电视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生万物》改编自荣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小说《缱绻与决绝》,故事背景设定在齐鲁大地的一个古老村落。这里既有宁家、费家等衣食无忧的富户,也有老封家这样世代在地里辛勤劳作的庄户。尽管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但中华文明的精神根源,却深深植根于这样的古老村落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根源所带来的强大生命力,使得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后依然能够崛起,正如剧名《生万物》所寓意的那样。
在《生万物》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字便是“地”。无论是倪大红饰演的地主宁老爷,还是林永健饰演的农民封二,尽管两人在地位和财富上有着天壤之别,但对土地的渴望却如出一辙。宁老爷在女儿被绑架的危急关头,也坚决不肯卖地;而封二则不惜娶回一个名节受损的儿媳,只为那陪嫁中的一块地。
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所有的矛盾焦点都围绕着土地展开。因为有了地,就能“生万物”。剧中最大的一次矛盾冲突,便是庄户要求富户“永佃”。在这一原则性问题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平时看似慈眉善目的富户,一旦发现土地收益受损,便会毫不留情地赶走租借土地的庄户。而令人讽刺的是,村里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却瞬间瓦解。日军侵华期间,强行占据了村里的土地,无论是富户还是庄户,都不得不上交土地。
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关于土地分配的历史。土改的成功奠定了日后更大的成功,而改革开放的起源正是“包产到户”。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解决了粮食问题,还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日后的城市化奠定了基础。不断扩张的城市,使得大量只能出产粮食的农业用地转变为能够创造更大财富的工业用地。于是,中国就这样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成一个工业大国,这一切都归功于土地。
中国人有了地之后,便能吃饱饭,吃饱饭之后便想着通过结婚来建立家庭。在《生万物》中,主要情节围绕着三段婚姻展开:绣绣和大脚、苏苏和文典、宁老爷和银子。
绣绣在新婚当夜被土匪劫掠,宁老爷舍不得卖地换钱,竟然强行将次女苏苏送入洞房。费家嫂子心领神会地接纳了苏苏,而趁火打劫的封二则立即上门提亲绣绣。于是,两姐妹的人生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绣绣成为了穷人家的媳妇,并且与丈夫相爱终生;苏苏则嫁入豪门,却最终成为了烈士家属。宁老爷也没闲着,在老年丧妻之后又娶回了女儿的闺蜜银子。虽然宁老爷对这桩婚事始终抱着嫌弃的态度,但最后给宁老爷养老送终的还是银子。
剧中没有一段婚姻是源自爱情。在农业文明里,幸不幸福并不重要,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婚姻是组建一个家庭的前提,而家庭是组成一个社会的细胞。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会基于一个落后的婚姻制度,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后颁布的首部法律就是《婚姻法》。
剧中最让观众伤心的情节莫过于绣绣没能保住孩子,而苏苏生下孩子之后却凄惨死去。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只要一个家庭能够吃饱穿暖之后,传宗接代就是头等大事。抠门的封二只有儿媳妇肚子里的孙子才能让他舍得花钱;宁老爷在银子怀孕之后立刻转变了对她的态度;而费家嫂子所做的种种努力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当苏苏在新婚之夜踏进费家大门的那一刻,费家嫂子就敏锐地察觉到娶进来的是新娘的妹妹,而她也坦然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费家嫂子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费家留下后代,至于这个后代是宁家哪个小姐生的并不重要。这也直接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有了地就能种更多的粮食,而有了更多的人口才能种更多的粮食,然后周而复始,这就是所谓的“生万物”。即使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早期也经历了人口膨胀的阶段,导致了日后影响几代人的“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当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土地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又使得国家能够产出足够的粮食承载人口。而经济发展又需要足够的年轻劳动力,于是这个对于繁衍后代观念的恢复又将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生万物》剧中的天牛庙村,到如今现代化的城市,整个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又仿佛存在着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种地吃饭、结婚生子,文明就这样传承下来,从没间断。生生不息,万物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