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1939年许世友酒后与386旅政委冲突,刘伯承如何化解?

时间:2025-09-22 10:37:14 来源:野史日记 作者:野史日记

1939年2月,八路军386旅在香城固地区取得了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此役中,我军成功歼灭日军200余人,并缴获山炮两门、重机枪数挺及大量武器弹药。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平原地区对日军实施伏击并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消息传至师部后,刘伯承师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为平原伏击战的典范。



战役结束后,386旅举行了庆功会以表彰将士们的英勇表现。尽管庆功宴上的食物并非山珍海味,酒水也非名酒,但在将士们眼中,桌上的白菜、土豆和红薯酒却比任何珍馐佳肴都要美味。大家举杯相庆,气氛热烈。

时任386旅副旅长的许世友,因酒量过人且在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自然成为了庆功宴上的焦点。几杯酒下肚后,他已有几分醉意。此时,政委王新亭端着酒碗走来,向许世友敬酒并称赞他在此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称其为“首功之臣”。

王新亭为何主动敬酒?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许世友不久前刚从延安调至386旅担任陈赓的副手。在首次参加旅部作战会议时,针对日军在华北平原占据交通要道、设立炮楼对我军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386旅计划拔除一个日军炮楼以鼓舞军民士气。然而,华北平原地形平坦,进攻时缺乏掩体,且日军耳目众多,增援迅速,风险极大。



王新亭提出应先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打好这一仗。他身为政委,擅长思想工作和发动群众。然而,许世友对此表示不满,认为打仗应依靠手中的枪,只有打了胜仗群众才能挺直腰杆。他主张通过伏击战来敲掉一队日军以鼓舞士气。

对此,王新亭认为打仗不能蛮干,毕竟我军装备有限,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听到王新亭的担忧,许世友更加不悦,两人当场争执起来。眼见火药味渐浓,旅长陈赓及时介入,提出由王新亭负责动员群众,许世友负责带兵打伏击。这一提议让两人平静下来,会后各自去筹备。



此次伏击战由许世友带领688团执行。他们先派一支小队去威县放枪吸引日军追击,将200多人的日军队伍引至香城固我军埋伏圈。战斗打响后,许世友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战士们紧随其后,杀得日军人仰马翻。

日军反应迅速,一边稳住阵脚企图反击,一边派人去叫增援。但此时,王新亭已动员群众拆桥挡住了日军的增援部队。同时,当地群众纷纷帮忙运送物资弹药、抬伤员下战场救治。在许世友和王新亭的配合下,我军顺利拿下这场胜利。



正因为此前作战会议上的争执,王新亭才在庆功宴上主动向许世友敬酒,意在缓和两人关系。

其二,许世友在此次战斗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他选择香城固作为伏击地点,利用当地沙地和干涸河沟的有利地形,并提前布置地雷阵。战斗打响后,他又带头冲锋,打出了气势。因此,王新亭称他为“首功之臣”应是发自内心的祝贺。



然而,许世友听了王新亭的话后却勃然大怒,认为“首功之臣”的称谓不妥。他质问王新亭是什么意思,并强调他们是八路军不是封建部队,自己要是臣子那谁是皇帝?这一番话让王新亭愣住了,他连忙解释自己只是随口一说。

但许世友似乎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他矛头直指王新亭称打仗要靠枪杆子而不是嘴皮子。王新亭也不甘示弱地回应称自己做政治工作也是为了打仗。两人越说越激动,最后竟然当众动起手来。

许世友自幼习武,但王新亭也毫不逊色,直接抱住许世友的腰将他压倒在地。两人扭打在一起时,陈赓循声赶来阻止。他见到这一幕后大为光火,当场把帽子摔在地上喝令他们赶紧起来,并怒斥他们都是旅级干部成何体统?



确实,八路军时期的政委和副旅长都是高级干部,后来两位也都是上将。消息传到师长刘伯承耳中后,他被两人的“事迹”弄得哭笑不得。最后,他干脆把两人都给调离了386旅。王新亭被派往延安学习如何与各种各样的干部交往,而许世友则被调去了胶东打游击。

不得不承认,刘伯承的安排真是英明之举。许世友在胶东打出了成绩,王新亭后来在太岳军区当政委时政治工作也非常突出。两人后来再见面时相视一笑泯恩仇,许世友还主动过去和王新亭握手,恩怨就此化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