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腕儿报道
近年来,短剧热潮席卷全国,公众对短剧的热情已不仅限于观看,参与短剧拍摄也成为新的乐趣。从城市到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跨界成为短剧演员,这一趋势正逐渐蔓延至乡村领域。
11月16日,青岛某村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员海选活动,吸引了农村大爷、开工厂的老板等各色人群参与。这些参与者年龄跨度大,最大者已60多岁,他们或出于对演员梦的追求,或希望学习短视频拍摄技能,纷纷投身其中。
村民参演短剧本身具有固定受众群体,因此这种形式具备一定的价值。然而,令人关注的是,这一活动却被冠以“助农”的噱头,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讨论。助农本身并无过错,但将“短剧”与“助农”强行结合,并形成商业化承接关系,则显得颇为牵强。
报道中提及“短剧带火小山村,有人来投资农产品深加工”,这样的表述容易引发误解。实际上,他们的商业计划可能是在农村招募村民出演短剧,通过视频平台吸引流量,进而在直播间销售农产品。然而,这一看似美好的设想,在现实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乡村题材类短剧需要长时间运营账号,形成固定的观看人群。即便账号成功养成,观看人群也往往与视频角色人设相近,如村民们。然而,这类人群在观看视频时虽能产生共鸣,但购买农产品的可能性却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与城市人群存在差异。
再来看直播带货助农这一模式。直播间的出现本是为了提高匹配效率,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以东方甄选直播间为例,它本质上起到了中介的角色,为农产品匹配到合适的买家。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拥有一家像东方甄选一样具有影响力的直播间,这显然难度极高。
回到短剧助农这一话题,农民拍摄短剧涉及诸多不稳定因素。他们需要在忙完农活后才能参与拍摄,人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此外,赶着村民们休息时间紧赶慢赶拍摄的短剧,即便上线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大量关注,更别提直播带货了。
因此,这场挂着“助农”噱头的短剧直播带货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它看似结合了短剧和助农两大热点,实则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需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2日,新腕儿第三届短剧大会即将与大家见面。本次大会邀请了全行业头部公司负责人来到现场,他们不仅会在台上分享自己在近一年内的观察与经验,还会在晚宴上与参会者线下见面交流。这将是一个了解短剧行业动态、拓展人脉资源的绝佳机会。
想要短剧不踩坑?快报名新腕儿短剧大会吧!
新腕儿第三届短剧大会火热报名中

主办方将邀请短剧企业高管参与演讲和圆桌论坛,也欢迎符合条件的短剧企业联系我们参与分享。如有演讲分享、峰会赞助合作意向,请联系新腕儿副主编墨雪VX:xinwanr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