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临近,随着消费者不断下单,家中堆积的快递盒数量也日益增多。许多人习惯将快递盒囤积在家中,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统一出售。然而,这一看似平常的习惯,实则暗藏健康隐患,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新华社曾发出重要提醒:家中常见的纸箱,尤其是快递箱,存在潜在危险,切勿长期留置家中,更不宜放置在卧室等密闭空间!

甲醛超标、致癌风险高,许多人却舍不得丢弃!
新华社报道指出,为降低成本,部分商家选用低价劣质胶带、塑料及纸箱作为快递包装材料。在一些快递集中存放区域,即便佩戴口罩,仍能闻到刺鼻气味。
记者随机对5家快递驿站进行检测,结果令人震惊:仅停留数分钟,甲醛检测仪显示的浓度便超标,部分数值甚至达到国家标准的7倍以上。

快递盒甲醛超标原因解析
①胶黏剂问题
部分不良商家为降低成本,采用脲醛树脂胶或酚醛树脂胶。这类胶黏剂在常温下会持续释放甲醛,尤其在潮湿与高温环境中,释放量可增加3-5倍。
②表面涂层隐患
为防水防潮,部分纸箱表面涂有含甲醛的油墨或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一步加剧甲醛污染。
③回收纸问题
以废纸为原料的纸箱,若前期处理或印刷不当,可能残留甲醛。环保组织抽检发现,30%的再生纸箱甲醛残留超标,部分甚至检出铅、汞等重金属。
④外包装问题
商家为降低成本,选用低价劣质胶带、塑料制品进行包装,这些材料同样含有甲醛。

⑤存放环境影响
家中门窗紧闭,加之冬季使用地暖或空调制热,导致甲醛进一步释放且无法排出。实验显示,20个新快递盒在10平米密闭房间中放置24小时后,甲醛浓度超标3倍多,开启制热后更飙升至0.5mg/m³。
甲醛作为一类致癌物,已被世卫组织确定为致癌致畸物质和潜在强致突变物。短期接触高浓度甲醛可引发多种不适,长期暴露则增加鼻咽癌和白血病风险。
若家中存放有快递盒或纸盒,且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大脑缺氧、咳嗽、水肿、皮肤过敏、眼睛干涩流泪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处理这些纸箱。
拆快递后的常见动作,竟将无数人送进医院
快递盒在到达消费者手中前,已历经多种环境洗礼。运输过程中可能暴露于灰尘、雨水及污染严重环境中,导致快递盒被污染。
快递中转站和仓库的卫生环境堪忧,潮湿、灰尘堆积等问题进一步加剧污染。分拣员和快递员每天接触大量快递,手上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通过接触传播至快递盒表面,形成交叉感染。

近年来,因拆快递引发的健康问题屡见不鲜。
2023年10月,西安一名女子拆完快递后半分钟内出现手背发痒、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眼部肿胀和皮肤红色丘疹等症状,送医途中意识模糊险休克,被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2024年10月23日,郑州一位女士拆开网购土豆片后随手尝了几口,当晚腹痛腹泻不止直至脱水。送医后检出粪便中大肠杆菌超标,高度怀疑是拆完快递未洗手直接进食所致。

2024年10月18日,武汉一女子拆完快递后揉眼,不久眼睛肿胀发痒。午睡后眼睛红肿、出现疙瘩凸起、疼痛难忍,被确诊为眼部带状疱疹。

快递箱的脏污程度远超想象,可能含有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诺如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此外,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也可能附着在快递盒表面。
研究人员随机抽取十几种快递常用塑料和纸质包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快递包裹表面大肠杆菌群超标率均达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菌落数为17.2cfu/cm²,同时还检出其他溶血性细菌。
拿回家的纸箱,可能早已变成“蟑螂窝”
北方地区居民或许对此感受不深,但南方大部分地区居民对蟑螂深恶痛绝。那些被囤在家中的快递箱,很可能已成为蟑螂的栖息地。
撕开纸箱,你会发现纸板中间是一层波浪形芯纸夹层,这里极易成为虫子的窝点,尤其是蟑螂。

蟑螂畏光,纸板夹层正好适合其生存。纸板中的纤维素是蟑螂喜爱的食物,光线暗且食物充足,蟑螂在此繁衍迅速。
研究显示,一只雌蟑螂在纸箱中可产卵40-60粒。孵化后的幼虫以纸屑、胶水为食,不仅利于繁殖,还可能携带蛔虫、钩虫等寄生虫卵。蟑螂耐活能力强,无食物也能存活数月,有食物则更易滋生。
快递盒安全处理建议
①快递尽量在家门口拆完,避免拿回家拆或长时间留置家中。
②拿回家的纸箱和快递箱尽快处理,不要囤积在阴暗潮湿处。该扔就扔,该卖就卖,以免引发健康问题。
③从快递盒中取出的物品,建议先放在干燥通风处,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先消毒再使用。
④拆完快递后立即洗手,避免未洗手进食。拆快递时最好戴手套,使用专用刀具或剪刀,拆快递的剪刀或刀具不要用于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