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1991年广东男子内蒙古吃饺子不蘸酱油被冤入狱,真相与后续如何?

时间:2025-11-18 18:12:33 来源:霹雳炮 作者:霹雳炮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蒙古自治区曾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一名外地男子因吃饺子不蘸酱油,竟被无端收监关押一年多。期间,他无数次申辩自己是被冤枉的,却屡遭殴打与禁闭。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这名男子最终能否重获自由?

因吃饺子不蘸酱油而被抓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渊,是一位广东籍商人。1991年秋季,他前往内蒙古洽谈生意。谈完生意后,饥肠辘辘的他在街头寻找食物。由于当地饮食偏重口味,清淡的广东人王渊难以适应,最终选择了一家不起眼的饺子店解决温饱。



王渊点了一盘素饺子,津津有味地吃着,并未蘸任何蘸料。按理说,个人饮食习惯本无可厚非,但一名当地醉汉却突然插手,声称吃饺子必须蘸酱油,并亲自为王渊倒了一碟。王渊因口味清淡婉拒,不料却因此惹来大祸。

就在此时,一伙警察突然出现,气势汹汹地宣布逮捕王渊。王渊一脸茫然,他不过是个初来乍到的生意人,怎会无端被捕?他急忙掏出好烟,向警察解释自己从未作奸犯科,却被告知逮捕原因竟是“吃饺子不蘸酱油”。王渊被强行带走,收监关押,从此陷入人生的至暗时刻。

人生至暗时刻

被关进监狱后,王渊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吃饺子不蘸酱油就要被关押?我国法律中并无此规定。他愤怒地拍打着牢门,大声呼救,却无人理睬。看守不仅漠视他的冤屈,还因他大骂而将其拉出痛打一顿,并扔进禁闭室,以不给饭吃威胁他认错。

起初,王渊以绝食抗议,但饥饿难耐,最终只能屈服。然而,他始终坚信自己是被冤枉的,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久而久之,监狱里的人都以为他精神失常。同监室的人甚至联合看守,诬陷他寻衅滋事,将他再次送入禁闭室。那段时间,王渊身上布满淤青和伤痕,无人相信他的冤屈。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3年春节后,中央政府下令彻查冤假错案,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响应,成立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发现王渊的案子缺少关键性缘由,似乎是被不明不白地关押进来的。于是,他们连夜提审王渊,希望了解真相。

王渊向专案组陈述了自己的遭遇,表示自己从未犯过偷盗罪,更不可能在内蒙古偷东西。专案组从同监室室友处得知,王渊每天念叨自己是被冤枉的,因吃饺子不蘸酱油入狱。为确保万无一失,专案组请医生对王渊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其精神状况正常。

专案组断定王渊是被冤枉的,但缺乏当事人口供。于是,他们再次提审王渊,并主动与他套近乎,消除其戒心。王渊终于愿意回忆那段黑暗经历。

据王渊回忆,当时他刚进餐馆,就听见屋内包厢中传出喝酒划拳之声,言语中透露着对某个局长晋升的祝贺。他并未在意,不料包厢里走出一个醉醺醺的壮汉,指责他吃饺子不蘸酱油是不尊重当地人。王渊气愤不已,与壮汉发生争执。不料,这位壮汉竟是当地看守所的所长,而吃饺子蘸酱油也是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看守所所长因被王渊辱骂而怀恨在心,利用职权将其关押进监狱。王渊在狱中屡次被揍,也是因自己及下属的默许。专案组深表同情,并找到当年那位领导求证。经查,领导表示确有其事,但因当时喝多了酒,就把王渊给忘了。

1993年3月,“王渊案”被判为冤假错案。同月底,王渊被无罪释放。出狱当天,那位冤枉他的领导拿着礼品亲自道歉,但王渊并未接受。他表示:“我希望万事轮回,事事有报。”

恶有恶报

时间一转来到1993年秋,王渊通过媒体对外界诉说了自己遭遇的所有不公。这件事情引起了恶劣的社会反响,大家纷纷质疑:难道不蘸酱油就不能吃饺子了吗?怎么如今还有这种危害政法机关形象的事情出现?谁给他们的胆子,让其能随意冤枉老百姓?

当年冤枉王渊的领导收到一纸传票,法院要求他出庭。受舆论冲击,当地政府对此案非常重视。在法庭上,王渊方律师质问:凭什么人没有吃饺子时自主选择蘸料的权利?不出意外,王渊方胜诉,法院判处涉事领导赔偿王渊精神损失费、误工费等共计24万元。政府也将此案所有涉及到的公职人员踢出政法队伍,责令相关部门领导递交书面检查。

至此,这件奇冤无比的案件彻底告一段落。王渊虽已恢复正常生活,但其内心所受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