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航天员刘伯明:从农家穷小子到娶校长女儿,父亲曾疑是骗局

时间:2025-11-18 17:36:59 来源:阿芒娱乐说 作者:阿芒娱乐说

在黑龙江依安县的东升村,有一个普通农家,1966年9月17日,这个家庭正沉浸在秋收的忙碌中。刘伯明,这个日后成为航天员的男孩,就在这一天呱呱坠地。父母刘志生和王秀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六个孩子挤在一间土坯房里,刘伯明排行老二。

家境贫寒,是那个年代农村的普遍现象。吃饭得精打细算,父母不识字,只盼着孩子长大能帮把手干农活,上学对他们来说,是额外的负担。但刘伯明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倔劲儿,他不爱瞎闹腾,喜欢安静地看书,尤其是那些关于飞机的书籍,仿佛在他心中种下了飞天的梦想。

高中时,学费成了家里的重担,刘伯明一度辍学去砖厂打工,搬砖挣工分补贴家用。手上磨出了老茧,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但他没有放弃,班主任张福林看他有出息,四处奔走帮他复学,学校也给予了减免学费的帮助。这件事让刘伯明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死死抓住书本不放。



1985年6月,空军航空大学来招生,刘伯明瞒着家里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父亲刘志生一看那纸,眉头皱成了疙瘩,直摇头说:“这路太险,咱家穷小子哪有那福分。”但刘伯明没有多啰嗦,背起行李就走了。1986年9月,他进入了长春飞行学院,从此一步步往上爬。

刘伯明天生腼腆,部队里的战友都说他见女孩儿就脸红,话少得像挤牙膏。毕业后,他分配到空军某师,当上了中队长,安全飞行了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那时他二十多岁,正该谈婚论嫁,可他总是低着头钻研飞行技术,家里催婚他也推三阻四。

1990年9月,刘伯明入了党,工作上稳扎稳打,但感情上却像个榆木疙瘩。说来也巧,他高中母校的校长邹淑敏早看中他这孩子实诚、成绩好、人靠谱,总让老师多关照点。邹淑敏夫妇膝下独女张瑶,比刘伯明小两岁,性格开朗,家里条件比刘家强多了。

张瑶的妈妈觉得俩人年纪相当,很是般配,就让老班主任张福林牵线。1992年,刘伯明回校探亲,俩人头一回见面,就这么水到渠成地聊上了。通信几个月后,邹淑敏一拍板,促成了这门亲事。刘伯明带张瑶回家见父母,那天刘志生正抽着旱烟,听说儿媳是校长闺女,烟袋差点掉地上。

他瞪大眼盯着儿子,半信半疑地嘀咕:“这穷家小子怎么配得上人家,不会是儿子在外头吹牛吧?”刘志生那辈人见识少,农村里娶媳妇儿讲究门当户对,他家穷得锅都快揭不开,哪敢想校长的女儿会点头?可刘伯明铁了心,父母一看女儿家诚意满满,也就松口了。



穷小子变飞行员的艰辛历程

刘伯明从飞行学院出来后,日子过得像钟表一样准时。每天训练飞行,操纵杆握得死紧,眼睛盯着仪表盘不眨。部队驻扎在河北,那地方风沙大,他开着歼击机滑跑起飞,引擎轰鸣,机身一冲云霄,安全记录一直保持良好。

1998年1月,国家选拔首批航天员,从上千名飞行员里挑选,刘伯明脱颖而出。那一刻,他仿佛圆了小时候骑破自行车上学时的碎梦。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训练苦得没法说,早起跑步、离心机转圈、模拟舱里憋气,刘伯明都咬牙扛着。

家里张瑶一个人带着孩子,女儿小时候生病,她半夜起来喂药,第二天还得上班。2003年,神舟五号备战,刘伯明封闭训练,母亲王秀兰在家病重,张瑶守着婆婆,寸步不离,可惜还是没抢救过来。这件事让他错过了神舟六号的选拔,心头堵得慌。



张瑶在家顶着一切,孩子上学她接送,家务活儿全包,从不跟刘伯明提一句累。2008年,神舟七号上天,刘伯明是乘组成员,任务是首次出舱。穿航天服关节处勒得慌,舱门一开,冷风直灌,他爬出去调试设备。地面传来指令说辐射异常,得赶紧撤。等信号散了,他又出去完成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站上机械臂的航天员。返航后,他被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胸前别着奖章,回家张瑶递上热饭,他接过碗,俩人也没多话,就这么平平淡淡过着。

刘伯明这辈子,航天梦从没断过。神舟七号后,他继续备份任务,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都在梯队里磨着。2012年,神舟九号对接天宫一号,他地面监控,数据一串串跳,帮着分析。

家里张瑶调到航天城工作,当文员,工资稳定,帮着补贴家用。刘家老屋修了新瓦,父亲刘志生退休在家,偶尔打电话问儿子飞得咋样。刘伯明在采访里总说自己运气好,遇上了好队友、好老婆。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刘伯明和聂海胜、汤洪波上天,停留空间站三个月,又出舱两次,安装设备、调试摄像机,手稳得像机器。辐射那次险情,他先撤后补,确保队友安全,任务圆满完成。9月17日返航,落地酒泉,迎接队伍列队,他步出舱门,挥手敬礼。

婚姻里,张瑶是定海神针,丈夫出差她不慌,孩子问爸啥时候回,她说:“爸在太空修灯。”2021年任务后,媒体围着问感受,他说:“信任队友、信任国家,下次还飞。”

刘伯明没变,腼腆依旧,见生人话少,可一聊飞天,眼里就亮堂。他从泥地到太空,穷没挡路,腼腆没耽误,父亲的疑心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张瑶的包容,让家成了他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