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传承是每一个成功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而这一过程往往充满挑战与变数。毕竟,企业首先要能够生存下来,才能谈及传承与发展。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从宗馥莉在娃哈哈的接班之路,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传承远非简单的权力与股份交接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企业文化、制度、团队等多方面的体系交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若缺乏过去的延续与积累,继往开来便无从谈起。
宗馥莉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无疑与宗庆后过去的安排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娃哈哈的股权结构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承的难度。然而,当我们回顾联想的背景资料时,会发现柳传志当年面对的局面同样复杂,甚至更为棘手。

在中国企业界,研究企业传承问题,华为、联想和娃哈哈无疑是三个绕不开的经典样本。这三个企业都曾尝试过员工持股,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华为的模式被广泛认为是最具前景的,这一点已有诸多文章进行过深入探讨。而联想和娃哈哈在“背景”方面有着相似性,它们都经历了企业股份改制的过程。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于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投资下创办。柳传志,这位1944年出生的企业家,在40岁时踏上了创业之路。而宗庆后,这位1945年出生的企业家,则在1987年、42岁时,以3个人、14万元借款白手起家,创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柳传志与宗庆后,两位同时期的企业家,江湖辈分相当,都成功地将企业做到了行业前茅,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然而,在企业传承方面,两人的理念与选择却截然不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柳传志似乎在这一方面展现出了更高的道行。

企业家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较为严格,有时甚至会导致父子、父女之间亲情淡薄,关系紧张,这无疑是一种遗憾。然而,柳传志在这方面却展现出了长远的目光与独到的智慧。在他看来,自己在子女面前既是“朋友、同学”,也是“家长”,但比例有所区别。他同样对子女要求严格,认为子女吃苦是好事,但他绝非对子女“放养”,而是有着明确的教育理念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