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毛主席的专职厨师程汝明揭秘:伟人最爱的三样食物是什么?

时间:2025-09-22 19:08:08 来源:南书房 作者:南书房

1993年春天,北京广播大院迎来一位特殊嘉宾——在中南海掌勺22年的程汝明。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刚现身,便引发工作人员的强烈好奇。当被问及'主席到底偏爱什么菜'时,他只是微笑摇头。直到节目录制开始,这位见证中国半个世纪风云的厨师,才将记忆拉回1952年的那个深秋。



从亚非和会到中南海厨房
1952年10月2日,亚非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为接待外宾,天津市政府紧急调派精通中西餐的程汝明进京。当晚宴上的奶油蘑菇汤和八宝鸭赢得外宾交口称赞时,周恩来总理当场点名嘉奖。两年后,中央办公厅在选拔毛主席专职厨师时,程汝明档案中'熟悉多菜系、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的标注,让他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红烧肉里的革命记忆
1954年9月,程汝明首次走进丰泽园。面对'中晚两餐,少油,忌太甜'的特殊要求,他将红烧肉切成蚕豆大小,不料菜肴原封退回。'肉太小,没嚼头',毛主席的这句话,让程汝明从此固定了二三两的大块切法。更特别的是,他摒弃传统酱油改用糖色上色,这源于毛主席童年目睹酱缸生蛆的心理阴影。当专列飘着焦糖香驶向湖南时,车厢里的便当盒总被吃得干干净净。



家常菜的特殊情怀
在程汝明的记忆里,小鱼是仅次于红烧肉的'第二选择'。战争年代,警卫排常从山沟捞回泥鳅和小白条,建国后演变为油炸后拌剁椒的吃法。'香得很'的夸赞背后,是毛主席对家常味道的偏爱。这种偏好在1960年春节达到极致——当程汝明在葱花饼里偷偷加肉末时,毛主席严肃指出:'困难,大家一起扛'。

苦瓜里的哲学
最出人意料的当属苦瓜。这种夏季特有的苦味蔬菜,在毛主席口中却有'苦里有甜'的独特韵味。当程汝明误将宫保鸡丁做成苦瓜炒鸡丁时,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从此这道朴素菜肴,成为夏日菜单的固定成员。这种选择折射出伟人历经苦难后的豁达心境。



细节中的领袖风范
毛主席的饮食偏好充满矛盾:嗜辣却拒食韭菜,爱粗粮窝头却厌饺子蘸醋。初雪日炭火煨红薯蘸盐的吃法,让程汝明深切体会到:'贫苦年代形成的习惯,任何山珍都替代不了'。这种朴素作风,在餐费管理上体现得尤为严格——每月工资直接扣除餐费,菜单用完立即销毁,连家人都不知他服务的对象。

最后的对话与永恒的启示
1976年病重期间,医疗组建议少油少盐。当程汝明将红烧肉换成清蒸鱼时,毛主席指着餐盒打趣:'又想让我减肥呀?'这声带着湖南口音的俏皮话,成为两人最后的对话。逝世后,程汝明为多位领导人掌勺,却始终铭记:'好厨师先学做人,再学做菜'。晚年他才完整透露那'三样最爱',并留下'真材实料,加一点对老百姓的情义'的烹饪哲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