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AI微短剧爆发:揭秘生产流程与行业变革

时间:2025-11-20 03:32:42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AI与短剧的结合已从概念走向现实。短短半年间,国内AI微短剧不仅实现落地,更呈现全面爆发之势——多部播放量破亿的爆款作品涌现,各大平台纷纷布局,掀起一场由AI驱动的短剧内容产业革命。

那么,一部AI微短剧究竟如何诞生?技术如何重构影视生产流程?本文通过独家调查,为您揭秘背后的创新逻辑。

AI短剧爆发:数据印证行业风口

近几个月,宫廷题材AI短剧在抖音平台风靡,累计播放量达2.1亿。AI漫剧更成为新风口,据巨量引擎数据,近半年累计上线超3000部作品,流水规模激增12倍。这一现象背后,是AI技术对传统影视生产模式的颠覆性改造。


生产流程重构:从“实拍”到“智造”

妙想制片厂负责人王成指出:“AI实现了生产力的重构。过去拍摄需实地取景,如今在办公室即可通过导演思路完成创作。”这种转变源于AI对影视生产全链条的渗透。

以可梦AI最新作品为例:10人团队10天即可完成100分钟剧集,成本控制在10-15万元,仅为传统古装剧(通常超80万元)的1/5。这种“降本增效”模式,为AI短剧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力。


技术拆解:AI如何“导演”一部短剧?

可梦AI创始人熊昺辉详细介绍了制作流程:

  1. 剧本分析:AI拆解角色特征与场景需求,生成角色画像库;
  2. 视觉生成:创作者通过调整提示词,生成角色图片与场景设计;
  3. 分镜创作:AI自动拆解剧本为分镜脚本,提供视频提示词与台词,创作者可一键生成分镜视频。

AI影像导演青山补充道:“过去打光成本高昂,如今通过调整提示词即可实现灯光效果切换。”这种技术优势,使AI创作更依赖综合审美与统筹能力,而非单一技能。


人才变革:新工种催生行业新生态

AI的介入重塑了人才结构,诞生了“抽卡师”“分镜师”等新工种,具备美术功底的“后期导演”成为团队核心。例如:

  • AI分镜师李颖:通过AI创作个人账号内容,探索新赛道;
  • 后期导演张梁:本科学习影视摄影,现利用AI的想象力优势,在仙侠剧特效设计中实现“边做边剪边调整”的动态创作模式。


挑战与展望:AI短剧的下一站

大幅降本、效率提升与岗位创新,标志着AI正深刻改变微短剧创作生态。然而,技术应用也带来新问题: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审美同质化风险、技术瓶颈突破等,仍是行业需面对的挑战。

AI与微短剧的结合将走向何方?下期我们将继续剖析行业利弊与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