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小米汽车陷信任危机:法务回应引争议,雷军如何破局?

时间:2025-11-21 11:30:35 来源:电商派Pro 作者:电商派Pro

一年前,雷军凭借“爽文男主”般的人设——初恋妻子、一米八身高、最落魄时仍有40亿资产等标签,将小米汽车推上流量巅峰,成为全网焦点。当小米汽车以21.59万的定价震惊市场时,雷军“最懂消费者”的形象达到顶峰,小米汽车也因此快速实现盈利。

然而,流量红利背后暗藏危机。当小米汽车与雷军深度绑定后,其真诚人设正面临信任崩塌的风险。



法务回应引争议:雷军成“背锅侠”?

今年5月,小米SU7 Ultra车主集体维权事件将小米汽车推上风口浪尖。部分车主指控新车宣传与实际不符,要求退车。争议焦点集中在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机盖”上——小米曾宣传该配置具备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辅助散热及提升下压力等功能,但实车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无异。



图源:小红书

据汽车博主实测,挖孔下方风道极小,且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车主认为该配置装饰性远大于实用性,要求退车。小米汽车承认宣传表述不清并道歉,提出两个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改回铝制机盖,已提车车主赠送2万积分。但这一方案激怒了车主,100余位车主以虚假宣传为由起诉小米,要求退还2万元定金并赔偿三倍金额。

案件开庭后,小米法务提交84页证据材料,核心观点包括:雷军在发布会和直播中多次强调“不会太便宜”“有一点点小贵”,已尽提醒义务;量产机盖仅复刻原型车外观,宣传内容未写入购车合同,不构成违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雷军不懂结构,提醒后改了”的表述。



图源:微博

这一回应引发舆论哗然。雷军曾是小米汽车的最大背书,其口碑直接影响消费者决策。如今用“技术不懂”开脱,被指缺乏诚意。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信任成本极高,一旦崩塌难以修复。曾经忠实的“米粉”成为最失望的群体,潜在买家也持观望态度。

财报亮眼却遭冷遇:小米汽车的AB面

与维权风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汽车的财务表现。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0.9%。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营收283亿元,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



图源:小米微博

更令人瞩目的是,小米汽车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季度盈利,成为新势力中盈利最快的品牌。第三季度新车交付超10万台,前三季度累计交付突破26万台。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预计本周将完成全年35万台交付目标,12月交付量有望创新高。

然而,资本市场对这份财报反应冷淡。港股早盘跌破40港元关口,最低跌至38.22港元,收盘报38.82港元,跌幅达4.81%。分析认为,市场对小米汽车未来预期持谨慎态度,尤其是2026年毛利率可能下降的预警。

雷军需平衡个人IP与品牌价值

小米汽车的崛起离不开雷军的个人号召力,但过度依赖创始人IP存在风险。当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成熟阶段,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力本身,包括质量、性能、安全性和交付体验。小米汽车需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将信任焦点从“雷军”转移到品牌本身。



图源:小米

小米的研发投入为其在新领域突破提供了底气。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235亿元,研发人员总数创历史新高。双11期间,小米全渠道支付金额突破290亿元,进一步验证了其市场影响力。

但信任危机若持续发酵,可能抵消财务上的成功。雷军需考虑与小米汽车进行“软切割”,像其他初创企业一样,在品牌成熟后逐步淡化个人色彩。毕竟,消费者最终买单的是产品,而非创始人故事。

作者 | 高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