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特斯拉起诉无忧传媒”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在过去几个月内,因新能源补贴问题,对超过30家购车企业提起了诉讼,其中无忧传媒作为一家拥有多名顶流主播的知名MCN机构,使得该案件备受公众瞩目。不过,据无忧传媒最新回应,双方已就此事达成和解。

97e121bc-2bd9-4fd8-9530-40ba5ed5d8a3.png
图片来源:浙江法院网开庭公告信息栏
这起诉讼的起因其实并不复杂。2022年,无忧传媒以公司名义购买了一辆特斯拉汽车。在购车时,特斯拉先行垫付了7761元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然而,这笔补贴的获得有一个明确条件:车辆必须在两年内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遗憾的是,该车辆在后续使用中并未达到这一里程要求,导致特斯拉无法从国家获得相应的补贴。因此,特斯拉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无忧传媒退还当初垫付的7761元。

11月20日下午,针对此案件,特斯拉方面回复橙柿互动电车志,表示他们只是按照公司流程办事,不方便做更多回应。而无忧传媒方面则透露,特斯拉在起诉前并未在公司层面上进行沟通。不过,目前双方已就诉讼一事达成一致,并于11月14日正式签订了《和解协议》。协议明确特斯拉不再就相同事由另行提起诉讼。
无忧传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双方的和解协议,他们已于11月17日向特斯拉退付了相关款项7761元。而特斯拉一方也已在收到款项的2个工作日内,向法院递交了撤诉申请。但由于法院流程,该案件将于11月24日开庭审理的公告还显示在浙江法院网的公开信息栏里。
事实上,这并非特斯拉首次因新能源补贴问题起诉购车企业。无忧传媒只是众多被起诉企业中的一员。据媒体报道,在过去的四个月里,特斯拉已就相同的合同纠纷起诉了30多家公司。这些企业遍布广东、深圳、浙江、江苏等地,涉及建筑、制造等多个领域。
来自深圳、嘉兴等地的多家被起诉企业均证实,他们被要求退还的款项在7000元至15000元不等,原因完全相同——公司名下的特斯拉车辆在两年内未能行驶满2万公里。目前,已有部分企业与特斯拉达成和解。
总的来说,这起诉讼是特斯拉依据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向未满足里程要求的公司用户追回垫付补贴的商业行为。特斯拉客服表示,该补交款项的要求仅针对非私车辆,即注册于公司名下的车辆,所以一般消费者无需担心此事。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底结束,此类纠纷未来也将不再新增。
特斯拉此次大规模起诉企业的依据,源自国家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监管的政策。2016年12月,为防范和打击新能源车辆“骗补”行为,国家对补贴政策进行了完善。其核心要求为自2018年2月起,财政部等四部委明确规定,除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作业类专用车等特定类型车辆外,其他新能源汽车(主要为企业用户)需在2年内累计行驶里程达到2万公里,方可申请全额财政补贴。
而在实际销售中,为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特斯拉等车企通常会先行垫付补贴款项,使消费者以补贴后价格购车。但如果车辆最终未达到里程要求,车企将无法获得国家拨付的剩余补贴,造成损失。因此,特斯拉向无忧传媒等企业追讨垫付款项,是依据合同约定和国家政策维护自身权益的举措。
在这场纠纷的背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正经历着一些变化。据乘联分会数据,2025年10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降至26006辆,创下三年来的最低水平,环比下降63.64%,品牌排名下滑至第27位。
与国内销量形成对比的是,特斯拉中国在10月出口了35491辆乘用车,创下两年来的单月最高出口纪录。这表明上海超级工厂作为特斯拉全球核心出口枢纽的地位日益稳固,但其在国内市场面临的竞争正日趋激烈。
来源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李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