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宁波5月龄婴儿心脏手术离世引争议:技术问题还是手术时机不当?

时间:2025-11-21 17:56:33 来源:可达鸭面面观 作者:可达鸭面面观

近日,宁波市发生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医疗事件:一名5个月大的女婴洛熙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心脏手术后不幸离世。家属质疑手术操作存在技术问题,而医疗专家分析指出体外循环时间过长可能是导致休克的关键因素。

据患儿母亲邓女士介绍,洛熙被诊断为“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存在两个继发性孔洞(3毫米和7毫米)。医生建议尽早手术,并承诺手术时长约2.5-3小时,费用约4万元。基于对医疗团队的信任,家属同意手术并办理住院。



然而手术过程远超预期:11月14日8时患儿进入手术室,9时25分开始操作,直至16时37分才结束,全程耗时7小时12分钟(含术前准备)。术后患儿未能苏醒,最终因休克离世。目前当地已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

<



手术必要性引发专业争议

事件核心争议聚焦于手术时机选择。医疗专业人士@刀客特张在分析患儿超声参数后指出:若肺动脉压正常且无严重并发症,建议延迟至1周岁后手术。其观点包含三个关键论点:

  1. 风险收益比失衡:非复杂先心病无需在低龄低体重阶段手术,当前获益不足以抵消增加的风险
  2. 手术异常时长:7小时操作远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时长(通常2-3小时),可能存在置管困难等技术问题
  3. 病理生理异常:患儿插管照片显示低氧血症,可能伴随心源性休克,需排查冠状静脉窦处理失误



体外循环5.5小时成关键疑点

根据术后记录分析,专家指出无顶冠状静脉窦矫治失败可能是致命原因:

  • 补片尺寸不当或缝合过深导致右下肺静脉狭窄
  • 肺血淤滞引发人为性肺高压
  • 5.5小时体外循环造成灌注肺、体循环休克及凝血障碍

对比成人心脏手术标准,如此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对5月龄婴儿堪称致命。专家强调:即使手术完成,心肌保护效果存疑的体外循环过程已足以危及生命。

医疗安全警示与行业反思

该事件暴露出儿童心脏手术领域的三大风险点:

  1. 手术时机评估:需综合考量肺动脉压、并发症及生长发育情况
  2. 技术能力匹配:复杂病例应由具备相应经验的医疗团队操作
  3. 知情同意权:家属应充分了解替代方案及潜在风险

目前调查组尚未公布最终结论,但医疗界已形成共识:解决医患矛盾需正视技术短板,而非简单归因于并发症。正如专家所言:“如果孩子不做手术,至少不会死”——这声质问,值得整个医疗行业深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