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网友最近是否刷到过一种风格独特的视频:一张大脸突然塞满整个屏幕,表情狰狞地喊出“军儿”二字。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开场方式,正在短视频平台掀起一场流量狂欢。

这类视频的内容模式高度雷同:将掐头去尾的小米相关视频进行二次创作,通过阴阳怪气的解说获得数万点赞。更离谱的是,部分视频内容与小米毫无关联,仅凭“军儿”开场就能收获数千点赞。例如某放羊视频搭配“军儿,来看个视频”的文案,竟获得4000+点赞和300+评论。

观察评论区会发现,内容呈现两极分化:要么是直接辱骂小米和雷军的极端言论,要么是忠实粉丝刻意等待“军儿”喊话的互动。这种矛盾现象恰恰构成了流量闭环,推动创作者持续产出类似内容。

某博主从今年8月开始专注“军儿”内容,三个月发布300余条视频,累计涨粉超12万。其账号关联词显示,同类创作者已形成规模化矩阵。这些账号的变现方式多样:招聘主播、车评带货、知识付费等,甚至衍生出短剧化内容。

某剧情化视频中,演员扮演领导训斥“军儿”:“你看这家伙,表面上老实,其实一肚子坏水。军儿,你给我说真话,有没有说过实话?”这种刻意设计的冲突场景,五分钟内能刷到数十个相似版本。

这种现象已突破单纯的内容创作范畴。测试显示,普通视频添加“小米SU7”关键词后,点赞量可从几十暴涨至1.2万,评论区充斥恶意攻击。某素人号发布煮粥视频,仅因添加小米话题就获得3.3万点赞,而其其他视频点赞量仅十几。

评论区画风堪称魔幻:医院吊针视频下骂小米汽车,进口零食视频下骂小米手机。某网友曝光,自己吐槽小米空调的视频被陌生人投流9000元,流量和评论量激增后才发现异常。

这种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前起号圈流传着“用小米打窝,没钩也上鱼”的黑色幽默。这种将企业家人格化攻击作为流量工具的行为,在商业史上堪称罕见。当流量逻辑凌驾于商业伦理之上,整个内容生态正在走向失控边缘。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