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制作领域,虚拟拍摄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创作边界。9月22日,优酷热播的年代剧《灼灼韶华》中,一段民国时期上海黄浦江码头的宏大场景引发观众热议——货轮穿梭、工人忙碌,外滩标志性的万国建筑群跃然眼前,将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画面中停泊江面的货船仅前半部分为实体,后半部分驾驶舱、烟囱及江面场景均通过LED屏幕虚拟呈现。从外滩万国建筑群到码头门房、舢板,所有逼真景象皆在拍摄现场的LED屏幕上动态展示,演员与剧组仿佛穿越时空,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空间中完成表演。
“通过硬衔接技术,我们实现了屏内数字资产与实景道具的无缝融合。”虎鲸文娱数字化制作总监、《灼灼韶华》虚拍项目负责人冲亚透露。作为优酷旗下技术团队,虎鲸文娱早已在《清明上河图密码》《师兄太稳健》等作品中广泛应用虚拟拍摄,持续刷新技术上限。
技术突破:还原历史场景,打造沉浸观影体验
虚拟拍摄虽擅长呈现仙侠玄幻的创意场景,但精准还原现实环境、营造真实沉浸感仍是行业难题。《灼灼韶华》通过深度历史考据,为年代剧虚拍树立标杆。
“力保年代真实感是创作共识。”冲亚介绍,项目初期团队即参与剧本围读,确认故事背景后,翻阅大量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最终选定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货运码头为原型,以外滩万国建筑群为背景,1:1写实复原货运码头场景。
整个“上海滩”场景由直径28.5米的LED屏幕呈现,虚拍团队将屏内画面延迟控制在200毫秒以内,确保船只、人物在屏幕内外运动轨迹完全一致,消除“抠图”感。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拍摄模式,不仅让演员能基于真实视觉场景调整表演细节,更使导演可实时监控画面,调整摄影、灯光及数字资产。
“过去蓝绿幕拍摄如同‘适量加料’,虚拟拍摄则能精确到‘毫克’。”冲亚比喻道。《灼灼韶华》中黄浦江码头场景的沉浸感,正是虚拟拍摄提升影视内容观感质量的明证。
效率革新:摆脱布景限制,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创新正深刻改变影视制作生态。以央视版《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为例,该剧组辗转十余省,动用9台摄像机、1架直升机及数千名群演,仅烧毁木柴就达五十多车。而今,VP虚拟拍摄通过LED面板墙取代传统绿幕,重构拍摄环境,大幅降低成本与资源消耗。
冲亚透露,《灼灼韶华》“上海滩”场景设计仅需25天,布置仅6天,拍摄效率较实拍提升30%。若采用传统实景拍摄,封闭上海外滩或搭建民国码头不仅耗时数月,且效果难以保证,地标性场景还原更几乎不可能。
虚拟拍摄还解决了时间限制难题。剧中韶华穿婚纱跑过清晨街道的场景,若用实拍需与时间赛跑,每天最多拍两条;而虚拍可无限循环同一时间场景,为创作提供充足时间。导演余丁感慨:“过去完成不了的场景只能删减或遮掩,现在有了虚拟棚,只要想象得到就能做到。”
技术领跑:优酷虚拟拍摄专利全球第一
在VP虚拟拍摄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今年3月,IPRdaily发布的《全球虚拟拍摄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 30)》显示,优酷以80件专利位居全球榜首,远超索尼(60件)与腾讯(48件)。目前,优酷虚拍专利申报量已超百件,涵盖色彩管理、空间定位等多维度。
虎鲸文娱的技术积累始于2019年《紧急公关》的LED屏虚拟拍摄实践。同年,优酷发布帧享数字化制作1.0版本;今年3月,技术已迭代至5.0版本,实现真8K电影级拍摄、无频闪多机拍摄等功能。目前,虎鲸文娱已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虚拟拍摄方案面向全行业开放。
“虚拍技术不仅提升效率,更让创作摆脱物理世界束缚。”冲亚总结道。对观众而言,技术进步最终将转化为更优质的观影体验;对行业而言,一场由虚拟拍摄引发的影视制作革命,正悄然改变创作规则。
本文为《市象》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转载、交流、合作请添加微信:MingFei_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