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2035年前或现黑洞爆炸!科学家称人类将首次见证宇宙奇观

时间:2025-09-24 16:17:57 来源:Science科学说 作者:Science科学说

这并非科幻电影的虚构情节,而是来自马萨诸塞大学科学团队的严肃预警——人类有望在2035年前首次观测到黑洞爆炸的宇宙奇观。根据其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最新研究,未来十年内至少发生一次黑洞爆炸的概率高达90%,全球望远镜网络或将捕捉到这一颠覆认知的天文事件。



研究负责人、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物理系助理教授迈克尔・贝克强调:“我们并非断言爆炸必然发生,但根据量子引力模型与宇宙学数据推算,这个概率确实达到九成。”他特别指出,此次预测的爆炸类型为原生黑洞(PBH)的终结过程,其释放的能量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但将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观测窗口。

传统认知中的恒星级黑洞形成于超新星爆发后的引力坍缩,质量可达太阳数十倍且状态稳定。而此次研究聚焦的原生黑洞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初期,由原始高温高密度物质直接凝聚而成。这类微观黑洞的质量可能仅相当于小行星,却因符合霍金辐射理论中的爆炸条件而成为观测重点。



1974年,斯蒂芬·霍金提出革命性理论:黑洞并非完全“黑暗”,其表面会通过量子效应持续辐射粒子(霍金辐射)。当黑洞质量减小到临界值时,温度急剧升高导致辐射增强,最终引发链式反应般的爆炸解体。由于传统黑洞质量过大,只有原生黑洞这类轻量级选手才可能产生可观测的爆炸效应。



研究团队通过重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与引力波观测记录,发现原生黑洞爆炸频率可能远高于此前预估。新模型显示,这类事件或每十年发生一次,而非学界长期认为的十万年周期。更关键的是,他们首次论证了现有天文设备(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等)具备捕捉爆炸信号的能力。



若预测成真,人类将首次记录到黑洞爆炸释放的全频谱基本粒子流,其中可能包含尚未发现的暗物质候选粒子。这些数据不仅将验证霍金辐射理论,更可能揭示宇宙大爆炸后第一秒内的物理过程,为“万物起源”问题提供关键线索。

正如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写道:“捕捉原生黑洞爆炸将彻底改写物理学教科书。我们必须确保在事件发生时,全球观测网络已做好数据采集准备,这或许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机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