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加拿大外长访华求取消关税反制,中加贸易僵局能否破解?

时间:2025-09-24 21:55:42 来源:娱乐督察中 作者:娱乐督察中

据彭博社9月23日报道,加拿大外交部长安妮塔·阿南德计划近期访问中国,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中方取消对加拿大油菜籽等产品的关税反制措施。这一举动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在加拿大此前主动升级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如今求中方“收回成命”的底气究竟何在?这场访华之行能否真正打破中加贸易僵局,又会受到中美博弈怎样的影响?


加方主动挑起贸易博弈,却陷入被动

此次加拿大外长访华的背后,是一场由加方主动挑起、却最终让自己陷入被动的贸易博弈。时间回到2024年10月,加拿大选择跟随美国脚步,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关税,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关税。当时加方给出的理由是“保护本土产业安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一决策既有迎合美国“印太战略”、寻求盟友支持的考量,也有转移国内经济压力的意图。彼时加拿大汽车产业正面临销量下滑困境,试图通过限制中国产品为本土企业争取空间。

中方反制措施坚定有力,加方低估决心

然而,加拿大显然低估了中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作为全球主要贸易体,中国始终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行事,面对不合理的贸易限制,必然会采取对等反制措施。2025年3月,中国对加拿大采取反歧视措施;到了8月12日,中国商务部正式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自8月14日起对所有加拿大油菜籽出口企业征收75.8%的保证金。这一系列举措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基于充分的调查证据和合法的贸易规则,是对加方单边主义行为的合理回应。


反制效果显现,加拿大农业领域首当其冲

反制措施的效果很快显现,加拿大农业领域率先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中国曾是加拿大油菜籽出口的重要市场,年交易额达36亿美元,而这一市场的突然受限,让加拿大西部4万名油菜籽种植户陷入困境,人均损失数万美元。除了农户,加拿大油菜籽加工企业也面临停产风险,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岗位出现不稳定迹象,农业大省的抗议声浪逐渐传到联邦政府层面,这也成为推动加拿大外长准备访华的重要国内压力。


加方陷入中美“夹心困境”,谈判筹码有限

更让加拿大头疼的是,其在贸易博弈中还陷入了中美之间的“夹心困境”。长期以来,加拿大在经济和外交上对美国存在较强依赖,之前对中国加征关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配合美国的贸易政策。但这种“依附性”战略并未给加拿大带来好处:一方面,美国在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同时,也没有对加拿大开放更多市场,反而在部分农产品领域对加拿大设置壁垒;另一方面,加拿大想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以换取中方让步时,又担心影响《美墨加协定》的重谈进程,害怕得罪美国。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加拿大在与中国的谈判中显得格外被动。


加方筹码“含金量”不足,中方占据主动

毕竟,外交谈判的本质是筹码的较量,而加拿大此次访华,能拿出的有效筹码实在有限。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加方可能提出的“交换条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审查对中国电动车、钢铝产品的关税政策;二是提议在能源、气候治理等领域开展合作。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些筹码的“含金量”并不高。审查关税本质上只是“纠正此前的错误”,中方早已明确表示,只要加方取消歧视性贸易措施,中方的反制措施也可相应调整,这并非加方能用来讨价还价的“额外福利”。而能源合作方面,虽然加拿大拥有丰富的液化天然气资源,但中国在能源进口上早已实现多元化,从俄罗斯、中亚等地区的进口渠道稳定,加拿大并非不可替代。至于气候治理合作,这确实是中加双方的共同利益点,但显然无法单独成为换取中方撤回关税反制的“关键筹码”。


中方核心诉求清晰,加方需展现诚意

反观中方,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始终占据主动,核心诉求也十分清晰。正如中国外长王毅今年7月在吉隆坡会见阿南德时所强调的,中加关系过去几年历经波折,其中的原因非常清楚。对于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端打压中企的行为,中方坚决反对。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此前也明确表示,中方的反制措施并非“永久性”,但前提是加方要拿出切实的诚意和行动,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请求上。


访华之行或成契机,关键在加方行动

从当前局势来看,加拿大外长即将开启的访华之行,确实可以为中加贸易关系的缓和提供了一个契机,但能否抓住这个契机,关键还在加方自己。如果加方依然抱着“既要好处又不愿付出”的心态,或者继续受到美国的牵制而不敢做出实质性行动,那么这场访华很可能只是“姿态性外交”,难以真正解决问题。毕竟在国际贸易中,只有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才能让双边关系重回正轨,这既是中方的期待,也是加拿大摆脱当前困境的唯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