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5秒一个反转”“10秒一次冲突”“最后10秒留个悬念”……这些快节奏、跌宕起伏的剧情,正是微短剧的独特魅力所在。作为备受关注的文化新业态,微短剧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网络视听领域的格局。
7月29日,江西鹰潭市余江区短剧基地内,一场微短剧的拍摄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不仅是国内微短剧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全球微短剧市场崛起的生动写照。(新华社记者 余刚 摄)
泛娱乐基础数据服务提供商Dataeye发布的《2025年H1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截至2025年6月,全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微短剧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其将成为未来网络视听领域的重要力量。
中国微短剧市场的强劲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美国文化娱乐杂志《综艺》(Variety)报道称,中国微短剧市场正蓬勃发展,许多观众热衷于观看微短剧,其中近60%的观众会付费观看或进行交易。有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202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94亿美元,显示出其巨大的商业价值。
“中国微短剧正重新定义视听文化。”英国社交杂志《Tatler》亚洲版发文称赞道,“这些微短剧不仅富有戏剧性,而且高效。场景和名字可能会改变,但故事情节始终令人兴奋着迷。”文章指出,中国微短剧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如今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数据显示,ReelShort和DramaBox等应用程序在海外市场拥有数百万次下载量和7800万美元的月收入,充分展示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微短剧的热烈反响。
“短剧市场的迅速崛起源于多元化的需求驱动因素。”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人民日报海外网表示,“短剧碎片化,更符合现代社会普通人的休闲时间规律;短剧往往需要在短期抓住注意力,这种表现方式本身就非常有市场;短剧善于抓住各个年龄层的心理,满足用户需求,对消费者需求把握更为精准;短剧背靠短视频网站,降低了制作成本。”
面对微短剧市场的巨大潜力,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抢抓发展机遇。青岛市出台《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等措施,郑州市宣布建造百亿规模“微短剧创作之都”,保定市发布支持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资金激励、资源整合、创作引导,折射出地方政府对微短剧这一网络视听新业态的高度重视。
微短剧业务的蓬勃发展,也给各地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根据多家上市影视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微短剧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行业盈利的“先行者”。有影视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微短剧平台分部实现收入5.83亿元,相比2024年全年1.68亿元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然而,随着发展潜力的持续释放,微短剧市场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专家表示,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创作者们为了抢占流量,一时间各种套路化题材泛滥,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发展陷入瓶颈。在盘和林看来,短剧产业在版权保护、审核管理以及防沉迷等方面亟待改进。
今年以来,多地积极引导微短剧行业生态优化,“微短剧+”行动计划全面铺开:“微短剧+文旅”“微短剧+普法”“微短剧+品牌”……在政府、平台、影视公司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微短剧已不再只靠“短快爽”剧情收割流量,而是踏上了自我革新的转型之路。
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会长阚平认为,从“流量狂欢”到“价值引领”,需要创作者以匠心打磨内容,平台以责任规范生态,政策以智慧引导方向。以“生态共建、价值提升”为底层逻辑,各方力量携手共进,微短剧方能真正成为记录人民生活、彰显文化自信、推动社会进步的“文艺轻骑兵”,在网络视听的星空中绽放持久光芒。(海外网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