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镇街合并加速推进:行政效率提升与人口流动新趋势

时间:2025-09-25 19:01:19 来源:小虎新车推荐员 作者:小虎新车推荐员

镇街合并的浪潮已悄然掀起!近期,广东汕尾、揭阳、肇庆三地相继发布通知,推进部分镇街的合并工作。这一举措旨在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开支,并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为镇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在积极推进镇街合并,尤其是东北地区,力度之大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如“撤区设县”和“撤街设镇”。从镇街合并到区县合并,这一趋势究竟会走向何方?

01 镇街合并:经济实力与行政效率的双重考量

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也在考虑镇街合并的必要性。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区划变动,从“撤镇设街”到“撤县建市”,再到“撤县设区”和“省会扩容”,整体上呈现出向外扩充的趋势。然而,随着人口格局的变化和城市进入存量时代,区划调整的重心逐渐转向“撤并镇街”和区县调整。

广东作为人口最多且净流入人数领先的省份,其内部人口流动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整体人口增长并不代表每个地区都同步增长,有些地区人口在减少,地市人口增加但区县、镇街情况各异。人口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孔雀东南飞”,在省内也不断流动迁移。

此次纳入调整的镇街多位于粤东西北地区或珠三角边缘地带,这些街道面积小、住户少,且存在人户分离现象。所谓“人户分离”,即常住地点与户口所在地不一致,许多人外出打工导致。镇街合并不仅能缩减行政单位、降低行政开支,还能统筹区域资源、改善空间布局。

回溯20多年前,广东也曾进行大规模镇街合并,当时近三分之一的乡镇合并。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扩大镇街规模以应对迅猛的经济发展。上一轮调整后,广东涌现出一批GDP突破千亿的强镇,40个镇荣登全国百强镇名单,成为“强镇经济”的领头羊。


此次调整背景虽变,但目标一致:压缩行政开支、壮大镇域经济,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02 中西部与东北:人口流失下的区划调整压力

与广东人口持续增长不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面临人口流失和自然负增长压力。未来,不仅镇街,一些人口较少的小县城、人口萎缩的城区甚至地级市也可能受到影响。

顶层政策早已布局,日前发布的城市文件提出:推动中小城市结合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灵活调整基础设施分布和公共服务供给,稳妥优化行政区划布局。核心在于“常住人口变化的走向”。一旦常住人口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大型基础设施也需相应调整。

据吴康教授团队统计,已公布数据的县区里,2010至2020年期间,常住人口下降了约1500个,其中约1240个为县和县级市。约六分之一的县区人口减少20%以上,属于严重流失;近三成的县区流失10%至20%,属于明显减退。这些人口缩减的区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带,东北尤为明显。


与区县相比,镇街的人口变化更大,人口流失更严重。在不少县里,只有县城的城关镇人口继续增加,其他乡镇大多缩减。这些数据还是五年前的,如今全国人口总量已达顶点,抢人抢户的争夺愈发激烈。未来人口减少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

从东北到西部再到中部,包含镇街、人口较少的县甚至一些市辖区,调整的步伐可能逐渐展开。

03 东北逆城市化:撤区改县、撤街建镇的先行者

东北地区在撤区改县、撤街建镇方面走在前列。早在2019年,黑龙江伊春市就进行了一次史上最大的区划变动,一次性撤销15个市辖区,成立4县4区,并将一些区调整为县。此次操作减少了11个区,规模庞大。

当时,黑龙江省的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多个街道被撤销,改成镇,被媒体称为“撤街设镇”。从“撤区设县”到“撤街设镇”,这一操作与一般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不太一致,隐隐带有“逆城市化”的苗头。

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乡镇和县区纷纷升级成街道或市辖区,加入城市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总人口逐渐稳定和城市发展出现“两个转变”,一些地方开始面临缩小的困境。人口大量流失、老牌产业优势减弱,以前为配合城市扩张而设的市辖区和街道现在遇到行政开支过大、财政压力过重、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急需改革。

一部分地方因人口少已不符合设街道的条件,合并街道或回归乡镇是实在的办法。县城和乡镇的资金管理、规划安排比较独立,掌握的话语权更大,更方便自主运作,适合靠自己努力发展。

其实,大部分地方都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但镇街和区县的调整可能会成为共同选择。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及时“减负增能”,远离盲目扩张的想法,才是长久之策。

#热问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