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全智贤争议升级:韩剧台词引发中越伊三国强烈反弹

时间:2025-09-25 20:22:38 来源:一娱三分地 作者:一娱三分地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场由韩剧台词引发的跨国文化地震正在持续发酵!

韩剧《暴风圈》上线后,在东亚与中东地区引发轩然大波。当全智贤饰演的角色说出“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时,中国观众集体愤怒,认为这句毫无事实依据的台词严重伤害民族尊严。

更令人震惊的是,剧中‘2025年中国大连’的场景竟用香港破旧棚户区加灰暗滤镜拼凑,街道垃圾堆积、繁体字广告牌歪斜褪色,与现实中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形成刺目对比。



中越伊三国集体反弹

这场风波迅速蔓延至越南与伊拉克。在河内,老人们围坐咖啡馆,愤怒讲述1967年“陈平大屠杀”历史——剧中将韩国士兵描绘成“帮助越南赶走美军的英雄”,却刻意隐瞒其屠杀9000余名平民的暴行。



巴格达的年轻网民则在社交媒体发起#NoMoreKoreanStereotypes话题,晒出家乡重建后的购物中心、博物馆照片,质问韩国影视界为何仍用“恐怖主义国家”标签污名化伊拉克。

商业版图瞬间崩塌

全智贤或许从未想到,一句台词会让她苦心经营的商业版图崩塌。在中国市场,海蓝之谜(LAMER)24小时内删除全球社交媒体相关内容,线下专柜连夜撤换印有她笑容的巨幅海报;伯爵珠宝(PIAGET)天猫旗舰店清空代言物料,中国区负责人透露“解约流程已启动”;路易威登(LV)虽未正式声明,但官网和线下门店已全面下架全智贤拍摄的2025秋冬系列广告。



据行业估算,三大品牌解约直接导致她年收入缩水1.2亿元,若算上后续赔偿,损失或突破2亿元大关。

危机公关反面教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全智贤团队的回应堪称“危机公关反面教材”。经纪公司Peach仅发布简短声明称“广告拍摄计划调整与争议无关”,却对剧中抹黑内容避而不谈。全智贤本人在韩国媒体采访中嬉皮笑脸地称“只是尽力背台词”,这种轻慢态度彻底激怒了中国观众。

曾几何时,她凭借《来自星星的你》中“千颂伊”的可爱形象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却用这种方式回馈中国市场的厚爱。

韩流输出的“致命盲区”



近年来,韩剧为迎合欧美市场偏好,频繁在作品中加入“中国威胁论”元素。《暴风圈》编剧郑瑞景早有扭曲历史的前科,导演金熙元更是刻意用香港棚户区冒充大连,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丑化中国形象。这种“自我拔高+贬低他国”的叙事模式,暴露出韩国文化输出中的傲慢心态。

既要赚取中国观众的票房和代言费,又不愿放下偏见与尊重。越南与伊拉克的抵制,则撕开了韩流“普世价值”的虚伪面纱。

河内影视研讨会上,学者阮文雄指出:“韩国影视剧总是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或救世主,却对他国历史创伤视而不见。这种文化霸权主义,我们坚决不接受。”伊拉克文化组织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抗议信,要求规范跨国影视内容输出,避免“刻板印象传播”。



跨国抵制风暴

中国观众此次的抵制行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微博上,#全智贤滚出中国市场#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网友自发整理出她代言的18个品牌清单,发起“拒购潮”。某中国服装品牌紧急取消原定于9月25日的广告拍摄,甚至连合作早已结束的科沃斯都急忙发布声明撇清关系。



这种“零容忍”态度传递出清晰信号:在全球化时代,任何试图一边赚中国钱一边抹黑中国的行为,都将付出惨重代价。

文化主权的捍卫战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风波已超越娱乐圈范畴,上升为文化主权的捍卫战。《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文化交流应以尊重为前提,任何借艺术创作之名行抹黑之实的行为,都违背了人类文明的基本准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反对任何借影视作品抹黑中国的行为”,这一立场得到越南、伊拉克等国媒体的广泛支持。

全智贤争端升级事件,本质上是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冲突的缩影。韩国影视产业若想真正实现“全球本土化”,就必须摒弃“唯我独尊”的叙事逻辑,学会以平等姿态对待不同文化。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这场抵制不仅是对个别艺人的惩戒,更是对文化主权的庄严宣示。我们欢迎优质的海外作品,但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文化霸凌。

在这场风波中,越南与伊拉克的声音尤为珍贵。他们用行动证明,文化自信不是封闭排外,而是敢于在国际舞台上捍卫自身形象。当首尔的影视公司还在纠结如何“平衡市场需求”时,北京、河内、巴格达的观众早已用脚投票:真正的文化魅力,源自对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



结语

这场由一句台词引发的跨国争端,终将成为韩流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警示着所有文化创作者:在追求商业成功的道路上,永远不要忘记艺术可以无国界,但艺术家必须有底线。

正如一位中国网友在豆瓣评论中写道:“我们抵制的不是某个演员,而是那种‘把观众当傻子’的傲慢。”而这,或许正是全球化时代最珍贵的觉醒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