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贝餐厅因预制菜争议成为网络焦点。老板多次强调‘非预制菜,均按国标备料’,但网友对包装袋中腌制鱼的做法提出质疑。厨师回应称‘提前腌制需密封’,却未能打消公众疑虑。
为验证真实厨艺水平,网友现场点单青椒炒肉丝。厨师操作令人瞠目:两根青椒切配耗时3分钟,刀工凌乱且效率低下。‘这水平也配称厨师?’网友直呼失望,质疑西贝后厨专业度。
随后四连问更将争议推向高潮:
这些细节似乎印证了网友对‘老板违心宣传’的猜测。
直播中,老板绕灶台检查抹布与袖口,却对菜品避而不谈。网友弹幕刷屏‘菜呢?’,讽刺其‘形式主义大于实质’。罗永浩曾直言‘西贝贵且预制’,导致客流骤减。为自证清白,餐厅拆掉厨房玻璃,挂出‘欢迎参观’标语。
对此,消费者反应两极:有人认为‘眼见为实更安心’,也有人冷笑‘卫生≠美味’。西贝虽公开部分流程,但牛大骨现炖、炒菜现翻的宣传,仍难掩盖其他环节的预制痕迹。
这场争议本质是‘顾客需求’与‘企业成本’的博弈。客流下滑后,员工大会强调‘利润薄’,却难回应‘价格贵’的质疑。透明厨房虽勇气可嘉,但若味道撑不起价格,公开账本或直播成本表也难挽颓势。
餐饮业中,卫生是基础门槛,好吃才是核心竞争力。西贝的透明化尝试能否破局,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