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透露,自己将在俄乌冲突结束后卸任。与此同时,他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乌克兰将开放武器出口,向国际市场出售经过实战检验的军事装备。这一表态立即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尤其是在当前俄乌冲突持续、西方弹药供应紧张的背景下,乌克兰的武器出口计划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尽管乌克兰前线战事吃紧,弹药消耗巨大,但泽连斯基仍坚持推进武器出口计划。西方国家虽在加大弹药生产力度,但仍难以满足战场需求。乌克兰此举背后,既有恢复国际合作的考量,更直接的目的在于缓解国内军工产业的资金压力。毕竟,持续的战争已使乌克兰背负巨额债务,部分援助资金甚至需要偿还。
泽连斯基宣布出口实战化武器装备
乌克兰方面声称,开放武器出口是为了证明其装备的可靠性,并加强与伙伴国家的合作。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因素才是主要驱动力。通过出口实战检验的武器,乌克兰不仅可以为军方筹集资金,还可能用于偿还美国等国家的贷款。毕竟,正如特朗普所言,美国对乌援助并非无偿,债务问题始终是乌克兰必须面对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此次公开武器出口计划后,首个买家迅速浮出水面——菲律宾。据《环球时报》援引乌克兰媒体报道,两国即将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菲律宾将引进乌克兰的自杀无人艇,预计今年年底前签署相关协议。
图为俄乌战场 资料图
回顾双方互动,泽连斯基曾在去年6月突访菲律宾,与总统马科斯举行会谈,双方承诺加强双边合作,为后续防务谈判奠定基础。近期动态显示,乌克兰正按计划推进相关合作。乌驻菲律宾大使尤利娅·费迪夫透露,两国计划在今年10月前签署国防合作谅解备忘录,乌克兰高级代表团将访问马尼拉,重点推进自杀式无人艇的引进协议。
此次合作的核心装备,是乌克兰在俄乌战争中表现突出的Magura V5和“海宝贝”无人艇。Magura V5长5.5米,重约1吨,航程可达833公里,有效载荷320千克,曾成功击伤俄军登陆舰和油轮。“海宝贝”则配备860千克弹头,采用超视距通信技术,曾用于攻击克里米亚大桥。乌克兰方面强调,这些武器具备隐蔽性强、威胁性大、灵活性高等特点,尤其擅长集群协同作战。
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无疑是在向全球推销乌克兰武器。他强调这些装备经过“实战化检验”,具有独特的作战价值。然而,乌克兰在前线装备消耗巨大的情况下仍坚持出口武器,核心动机还是在于缓解军工产业链的资金危机。通过出口实战检验的装备换取外汇,能够进一步反哺急需的无人机生产线或高精尖技术研发。
乌克兰无人艇 资料图
对于菲律宾而言,此次转向乌克兰采购武器,而非传统盟友美国,反映了其寻求低成本、高效能“非对称作战手段”的战略考量。菲律宾希望借鉴乌克兰无人艇在黑海的成功战例,将其应用于南海,以弥补传统海军力量的不足。然而,现实可能并不如菲律宾所愿。
首先,南海与黑海的环境差异显著。南海面积更广、风浪更大,且航道复杂,无人艇的续航力和隐蔽性可能大打折扣。乌克兰无人艇在黑海的成功,得益于特定条件:封闭海域风浪较小,利于小型半潜艇活动;当时俄军战争初期反制手段不足,且黑海舰队防御体系存在漏洞。如今,俄罗斯已发展出多层次防御体系,包括直升机巡逻、无人机侦测、舰炮拦截及源头打击生产设施,大幅压缩了无人艇的生存空间。
特朗普和泽连斯基 资料图
其次,此类装备的局限性明显。对手只要通过电子干扰、导航劫持等手段就能直接反制,无人艇依赖通信中继,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易失联。更关键的是,菲律宾若将无人艇用于南海挑衅,可能面临类似俄军的应对网络。我们完全可能借鉴俄军经验,构建以空中打击为主、水面拦截为辅的应对体系,使菲方的“非对称优势”难以兑现。
中小国家试图利用“非对称武器”寻求安全突破,但技术优势必须与战略环境匹配,否则难免形成“橘生淮北为枳”的结局。菲律宾此次军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