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糠”短剧的崛起,正在重塑短剧行业的创作生态——观众不再为雷人剧情和套路化人设买单,转而用掌声和流量支持真正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近日上线的短剧《盛夏芬德拉》以“黑马”姿态引爆市场:首日红果平台热度值与站内播放量双双破亿,连续三天刷新平台历史纪录。这部摒弃“打脸复仇”“霸总灰姑娘”等俗套桥段的作品,凭借含蓄的光影叙事、对一朵玫瑰花三个绽放状态的细节雕琢,被业内誉为“短剧审美提质”的里程碑式作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5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500亿元后持续攀升。面对这片蓝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明确提出“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并针对“雷人剧情”“哗众取宠片名”等问题展开专项治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短剧品质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2025年开年以来,《家里家外》《今人不见古时玥》《狮城山海》等作品已展现出品质化创作的强大潜力。而《盛夏芬德拉》的突破性在于,从剧名到内容再到制作风格,实现了对早期短剧的全面颠覆:文艺范的剧名、扎实的叙事结构、电影级的画面质感,使其在立项之初就选择了差异化赛道。数据显示,该剧首周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达28.3%,豆瓣评分稳定在8.1分,证明观众对优质内容的强烈需求。
“细糠”短剧的涌现,本质上是对行业乱象的有力纠偏。当部分创作者仍沉迷于“3秒一个反转、5秒一个冲突”的流量密码时,《盛夏芬德拉》用数据证明:真正能获得持续关注的,是那些尊重观众审美、注重叙事深度的作品。这种转变在创作端已形成共识——某头部制作公司负责人透露,其2025年Q4片单中,现实题材占比从15%提升至40%。
但品质化之路并非坦途。该剧走红后,配乐侵权争议引发关注。剧中贯穿全剧的钢琴曲对情感渲染起到关键作用,若确属未经授权使用,不仅会影响作品口碑,更暴露出行业在版权管理上的短板。这提示创作者:追求艺术品质的同时,必须筑牢法律合规的底线。
此外,短剧在内容深度上仍与长剧存在差距。当前多数作品仍停留在“强情绪、轻逻辑”的阶段,难以引发跨圈层的深度讨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显示,2025年上半年头部短剧的社交媒体话题平均停留时长为7.2小时,而同期爆款长剧可达3天以上。这要求创作者在夯实制作基础后,需更多关注现实议题与精神共鸣。
从野蛮生长到品质竞争,短剧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行业洗牌。但与电影、电视剧数十年积淀相比,短剧的创作天花板仍远未触及。当前市场的积极反馈,更多是对创新探索的鼓励。唯有持续补齐版权管理、内容深度等短板,短剧才能真正成为不可替代的视频内容形态,在影视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
编辑 赵瑜
审核 王光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