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国际资本回流,俄罗斯政府近期推出了一项名为“入境账户”(In-账户)的特殊投资计划,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该渠道投资俄罗斯债券、存款及衍生品,并承诺资金安全不受冻结。然而,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救市妙招”却遭遇了尴尬的冷场——截至目前,未收到任何国家或机构的申请,堪称一场“空城计”。
今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正式启动“入境账户”计划。根据规定,外国投资者可通过该账户投资俄方指定的金融产品,且资金流动性不受限制。俄罗斯央行甚至公开表态,称此举将“重塑国际投资者对俄市场的信心”,成为吸引外资回流的关键通道。
然而,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俄罗斯央行副行长加布尼亚近日坦言:“目前,我们尚未收到任何申请。”这一结果与政策初期的乐观预期形成鲜明对比,也暴露出国际资本对俄市场的深度疑虑。
投资者对俄罗斯市场的警惕,源于其过往的“不友好”操作。此前,俄方曾冻结大量外国投资者持有的资产,将其锁入所谓的“C-账户”。这些账户内的股息、利息及收益既无法兑换外币,也无法自由提取,相当于将资金关进了“无形的监狱”。
俄方对此的解释是“对等反击”,称此举是对西方冻结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回应。但这种“以牙还牙”的逻辑并未获得市场认可。正如一位国际投资者所言:“如果今天你能冻结我的资产,明天是否会以同样的理由没收更多?”
更令投资者不安的是,俄方还曾强制要求外企在出售资产时必须打折——最初是五折,后来调整为六折,同时需缴纳高达35%的“离境税”。这种“进来容易出去难”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资金安全的担忧。
尽管俄罗斯财政部官员曾信心满满地表示:“高收益会吸引投资者,毕竟贪婪终究会战胜恐惧。”但现实数据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据国际金融分析机构统计,自“入境账户”计划推出以来,全球主要资本对俄市场的配置比例持续下降,甚至低于政策公布前的水平。
“投资俄罗斯,就像买了一张单程票,进去了就别想回来。”这句在投资者圈子里流传的调侃,精准概括了当前的市场心态。对国际资本而言,收益固然重要,但资金的安全性才是首要考量。而俄罗斯的历史行为,显然未能通过这一“信任测试”。
目前,俄罗斯正努力将股市市值提升至GDP的66%,普京甚至将其列为2030年的国家发展目标。然而,在外界看来,这一数字的达成离不开国际资本的参与,而信任的缺失却成为最大的绊脚石。
“如果没有信任,再漂亮的数字也只是镜花水月。”一位经济分析师指出,“俄罗斯需要证明的不仅是政策的吸引力,更是对投资者权益的长期尊重。”
截至目前,“入境账户”计划仍停留在纸面阶段。如何修复与国际资本的关系,或许才是俄罗斯经济真正需要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