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美国众议院官方代表团首次踏上中国土地。访华第三天,美方代表提出一项重要请求,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请求是什么?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
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代表团抵达北京,开启此次访问。代表团由民主党与共和党成员组成,跨党派特征明显,表明美国国内对重启中美对话已形成一定共识。
代表团由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民主党成员亚当·史密斯带队,成员包括迈克尔·鲍姆加特纳、罗·卡纳、克里希·胡拉汉等军事与外交领域核心议员。其中多人长期参与美国亚太战略制定,对国防预算决策具有直接影响。
访华第三天,在前期接触基础上,史密斯公开提出此行核心诉求之一:希望中国承诺采购更多波音飞机。
同日,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称,中美关于波音“巨额”订单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强调该订单对特朗普政府、波音公司和中国均“意义重大”。
为何波音订单成为美方关注焦点?
其一,波音急需“输血”。作为美国高端制造业代表,波音公司是就业与出口的重要支柱。但过去五年,因安全事故、交付延迟和技术问题,其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航空市场,被欧洲空客严重挤压。
波音背后是庞大产业链和数十万就业岗位。若能获得中国“巨额”订单,对波音而言是“雪中送炭”,对美国政府而言则是可宣传的政绩。
其二,为政治议程铺路。美方试图通过“飞机外交”推动更广泛的战略对话。他们希望通过达成具体商业合作,为后续军事对话等更敏感议题营造友好氛围,甚至为两国高层会晤创造条件。
这种做法反映美方希望通过实质性商业合作,缓和中美长期紧张的外交关系。
当然,美方此行目的不止于波音订单。在推销飞机的同时,他们反复强调另一个核心诉求:重建中美两军稳定、顺畅的沟通渠道。
史密斯在北京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是“军事实力与核力量发展最快的国家”,而美国拥有“最强军事力量和最大核武库”。双方长期“失联”状态极其“危险”。
他担忧,双方可能因误判和误解引发更大问题。尤其在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等新兴军事领域,技术快速发展使误解风险增大。“我们需要更好对话以解决冲突。”
在南海、台海等地区,中美军机军舰近距离接触日益频繁,擦枪走火风险上升。2022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警告窜访台湾,直接导致两军高层交流中断。正是在此背景下,史密斯提出“先读同一本书”的比喻。
他坦言,此行目标是拓宽沟通渠道:“不必强求‘翻到同一页’,但至少要先‘读同一本书’,以此为起点。”
这一比喻承认中美分歧短期内难以消除,但强调需建立共同信息基础和对话框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误判。
面对美方将经济利益与战略对话捆绑的做法,中方回应一贯明确:谈,可以;合作,欢迎。但一切需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基础上。中国从不拒绝沟通,但绝不接受单方面施压,更不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
对于波音订单,中方考量全面。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平等、尊重、互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强明确表示,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
这意味着,中国不可能在美方于台湾、南海问题搞小动作,在科技领域打压中国的同时,还签署巨额订单为其“冲业绩”。
国防部长董军在与史密斯会见时表示,希望美方排除干扰,采取建设性务实举措。
这实际上提醒美方,恢复军事对话可以,但不能指望中国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单方面满足其安全关切。
中美关系长期稳定,不可能仅靠波音订单维系。真正的稳定,需双方核心利益得到切实尊重,需共同构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
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众议院访问是一个积极开端,打破了六年僵局。但未来走向,取决于美方行动。毕竟,大国信任从不是靠订单买来的,而是靠行动一点一滴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