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欧盟拟制裁12家中企,2582吨稀土成关键博弈点

时间:2025-09-26 22:35:48 来源:小鬼头体育 作者:小鬼头体育

近日,欧盟委员会抛出一项争议性提案:拟对12家中国公司实施制裁,禁止欧盟企业与其开展业务合作。这一动作的直接导火索仍是“涉俄”指控——欧盟声称这些企业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间接为俄乌冲突提供支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示,将追究“违反制裁规定购买石油以资助俄罗斯战争”的主体责任。

从制裁名单构成看,涉及炼油厂、石油贸易商及石化企业。但需注意的是,该提案目前仅处于欧盟内部审议阶段,需27个成员国全票通过方可生效。这一机制本身已暗示方案推进的复杂性。



耐人寻味的是,制裁声明发布前夕,一艘满载2582吨稀土磁铁的货轮刚从中国抵达欧盟港口。海关数据显示,上月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增长21%,凸显欧盟对华稀土的高度依赖。这种“收货后翻脸”的矛盾行为,折射出欧盟在关键资源领域的战略脆弱性。

欧盟智库报告揭示了更严峻的现实:全球40%的铜、60%的锂、70%的钴及全部石墨精炼集中在中国,而欧盟100%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进口。今年8月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欧盟企业已遭遇7次生产中断,直接冲击其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战略产业。

中方对欧盟的“双标”行为回应明确。商务部强调将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重申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既非冲突制造者也非参与方,始终倡导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至于中俄正常贸易往来,完全符合国际规则且不针对第三方。



在稀土问题上,中方展现出战略定力。当前出口管制聚焦“军民两用”特性,既遵循国际惯例也兼顾各国民用需求。上月2582吨稀土磁铁的顺利交付,正是中方“依法合规、保障需求”原则的体现。但若欧盟执意升级对抗,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反制潜力不容忽视。

当前博弈本质是“规则制定权”之争。欧盟试图将地缘政治矛盾转嫁至经贸领域,却忽视自身在关键资源链中的结构性短板。中方始终主张:经贸合作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既不能“吃饭砸锅”,更需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随着12家中国企业制裁案进入成员国表决程序,欧盟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推进单边主义,还是回归理性对话?答案或将决定中欧经贸关系乃至全球产业链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