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制造和安装工业机器人,而美国则在这一领域远远落后,仅位居第三。这一趋势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更彰显了其在自动化领域的强劲实力。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一家面向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非营利行业组织)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超过200万台,新安装的机器人数量更是接近30万台,这一数字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相比之下,美国工厂去年仅安装了3.4万台机器人。
中国工厂在加大机器人运用的同时,其机器人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政府通过公共资金和政策指令,积极鼓励中国企业成为机器人、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领域的领军者。
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对制造业产生着日益重要且具颠覆性的影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广泛,从焊接汽车零部件的机械臂到将箱子吊到传送带上的机械爪,无所不在。随着这种技术的普及,工厂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些工厂所需的工人数量正在减少,而其他员工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过去十年里,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行动,在工厂中推广机器人技术,成为机器人制造大国,并将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融入机器人行业中。科技研究公司Omdia的首席分析师苏连杰表示,中国的企业已从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中受益匪浅,这与中国的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方式如出一辙。
“这并非偶然,”苏连杰说,“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投资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中国让自己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努力中,大力推动工厂自动化是关键一环。自2017年以来,中国工厂每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都超过15万台。与此同时,制造业的产出也在大幅增长。截至今年年初,中国工厂生产的制成品已占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超过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及英国的总和。
在中国之后,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四个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然而,与上年相比,这四个国家去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都有所下降。其中,日本安装了4.4万台机器人。
2015年,中国政府将提升本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作为《中国制造2025》运动的一项首要任务,旨在减少先进制成品的进口。重点行业几乎可以无限制地从国有银行获得低利率贷款,并在收购外国竞争对手上得到帮助,享有政府的直接注资或其他方式的扶持。2021年,中国政府更是颁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详细战略,以推广使用机器人。
“大家能看到这项战略多么有效;缺乏战略的国家始终处于劣势,”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苏珊娜·比勒说。
该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制造业中的份额去年上升到了33%,高于2023年的25%。而此前领先的日本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已从2023年的38%下降到了去年的29%。
直到去年之前,中国工厂安装的进口机器人数量仍多于国产机器人。但去年,中国安装的机器人中有近60%是国产的,这标志着中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自给自足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总体而言,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是美国的五倍,这一数字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并不包括人形机器人。这种有两条腿的机器人目前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然而,中国政府的扶持已带动了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个生产机器人专用部件(例如电动关节)的配套产业生态系统。
总部设在技术热点城市杭州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曾在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有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上市。宇树科技生产的最新型号人形机器人起价3.99万元,比行业领军者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机器人的售价低得多,这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成本优势。
尽管如此,中国公司在制造人形机器人的一些关键部件(包括某些传感器和半导体)方面仍落后于外国竞争对手。Omdia的苏连杰表示,许多部件的顶级产品仍在德国和日本等长期在机器人制造业领先的国家生产。
“如果你要组装一个真正顶尖的人形机器人的话,它几乎完全不是中国制造的,”苏连杰说,“它也许会用一两个中国部件,但总的来说,整个系统会是很国际化的。”
但就工业机器人而言,中国拥有众多优势。它有大量能安装机器人的熟练电工和专业计算机程序员。然而,就连中国也有机器人安装专家短缺的问题,他们的年薪已经飙升至近43万元,这反映了市场对机器人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外,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高度聚焦于运用这项新技术来追踪和优化工厂设备性能的各个环节。中国企业“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迅速介入,判断哪些机器运行良好,哪些机器略有不足”,在上海从事自动化行业供应链研究的顾问卡梅伦·约翰逊说。他还表示,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人们还没有把人工智能视为一个制造业工具,至少目前还没有,不像中国人正在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