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研诚信领域引发了一场关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团队论文图片重复使用的热议。据悉,该团队于2025年2月28日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lub cell secretory protein 16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s inflammation and pyroptosis in response to particulate matter 2.5-induced epithelial damage in asthmatic mice”的研究论文。然而,在文章更正后,仍被发现存在8对图片重复使用的问题。
据诚信科研编辑部介绍,他们首先通过Biosnap系统获取了该文章的图片进行筛查(由于是快速筛查,未检测蛋白印迹;截图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若有Merge类图片,只获取Merge后的图片;若有放大类图片,则只获取放大或放大前的图片)。
在对所有图片(除蛋白印迹外)进行检测后,iFigures系统发现更正后的文章中仍有8对图片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具体包括:4C-2与2C-4、G-3A-1与G-5A-1、G-3A-3与G-5A-3、G-3A-8与G-5A-2等。这些重复的图片虽然外观相似,但代表的实验结果却明显不同。
诚信科研编辑部建议作者核查原始数据(特别是重复实验组的更多原始数据),并与杂志社联系更正重复的图片。此外,该文章在Pubpeer上也受到了质疑(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3BF4F2C06E024CBA30379258E98874/),但并未发现更正后的8对图片存在重复,显示出严重的漏查现象。编辑部指出,如果使用这样的检测系统进行更正,势必会增加撤稿的风险,给学者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线上检测系统不仅存在严重的漏查问题,还可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据悉,撤稿资讯等公众号仅搬运了pubpeer网站上关于该文章的评论,并未对文章中受质疑的图片进行具体检测。因此,编辑部建议学者在选择检测系统时要擦亮眼睛。
诚信科研编辑部希望学者能够使用更靠谱的检测系统(如iFigures),并期待在未来2年内,将图片重复率降低90%,同时减少因图片重复使用而导致的撤稿事件。
欢迎各位老师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客服了解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