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奥特曼投下震撼弹:五年后AI将全面超越人类,到2030年诞生的「超级智能」甚至能攻克「量子引力」难题。人类智力的霸权时代,已进入倒计时。
倒计时开始!
奥特曼把「超级智能」实现的时间线拉到了2030年。
5年后,AI将全面超越人类。
他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
我可以肯定地说,到2030年底之前,如果我们没能开发出能够完成人类自身无法企及任务的超级智能模型,我会感到非常意外。
他还抛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新标准:
几年后的某一天,一个名为GPT-8的系统,平静地告诉你,它攻克了量子引力——那个困扰了爱因斯坦之后所有物理学家的终极难题。
它不仅给出了答案,更能向你娓娓道来其思考过程、灵感来源,以及它为何决定研究这个课题。
这能算是AGI吗?
在和量子计算教父David Deutsch的对谈中,奥特曼抛出这个问题。
David Deutsch也不得不承认,这将成为一个潜在的基准。
假设GPT-8能够解决量子引力问题,它将有资格成为真正的AGI。
倒计时开启,AI五年后超越人类
刚刚在柏林领取了声誉卓著的阿克塞尔·斯普林格奖,奥特曼紧接着就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在一次深度专访中,他给出了一个惊人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所有维度上超越人类。
「超级智能何时会出现?」当被问及这个终极问题时,奥特曼的回答平静却极具颠覆性。
「在很多方面,GPT-5已经比我更聪明了,」他淡然说道,「至少在我看来,它也比许多其他人更聪明。」
奥特曼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奇特的过渡期:
AI模型已经能在许多认知任务上超越人类,但在物理世界和常识理解上却仍有短板。
然而,这条进步的曲线将「保持极其陡峭的态势」。
他为我们设定了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首先,是2026年底。他预计届时会出现的新模型,其能力之强,将让我们今天的人们「大吃一惊」。这暗示着,从GPT-4到GPT-5,再到未来的迭代,其能力跃迁将是非线性的,是指数级的。
而真正的转折点,他定义为「AI能够做出人类无法独立完成的科学发现」的时刻。这才是他眼中「真正称得上是超级智能」的开端。这个时刻何时到来?
「我敢肯定,」奥特曼斩钉截铁地说,「到这个十年末,也就是2030年前,如果我们还没能拥有那种能力超凡、能完成人类自身无法完成任务的模型,我会感到非常惊讶。」
五年。这就是奥特曼为人类智力霸权时代划定的最后期限。
工作的终结,还是任务的革命?
如果AI的进化已成定局,那么人类在社会中的角色将何去何从?
对于「多少工作会被取代」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奥特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框架:
不要思考「工作岗位」,而要思考「任务」。
「我可以轻易地想象一个世界:在不远的将来,当今经济活动中30%到40%的任务都将由AI执行。」他预测道。
这意味着,几乎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些旧工作会消失,大量新工作会涌现,但更核心的变化在于,我们与AI的协作将成为常态。
这种变革速度将远超历史。
他引用数据说,社会上一半的工作岗位每75年就会更替一次,而AI将把这个周期急剧缩短。
那么,作为一名新晋父亲,他会如何为自己的孩子规划未来?
「掌握『如何学习』这项元技能,学会适应,学会在巨变中保持韧性,」奥特曼给出了他的答案,「我坚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互动,依然会是生活的核心。」
在奥特曼看来,洞察他人需求、创造价值、发挥创造力的愿望是无穷无尽的。
就像工业革命时人们看着机器取代体力劳动一样,每一代新人都会利用新工具,创造出上一代人无法想象的未来。
AI无法编码的「关怀」
在AI无所不能的未来,人类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奥特曼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价值就隐藏在我们最基本的情感之中。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对彼此行为的关注程度,以及人们渴望与他人互动的强烈意愿。我认为在AI的世界里,这些品质将愈发重要。
AI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工具,但使用工具的「人」——我们的意图、洞察力和同理心,将变得前所未有的珍贵。
像慈爱的父母,而非冷漠的主宰
当然,一个比人类更强大的智能体的存在,也带来了深重的忧虑。
批评者如Eliezer Yudkowsky认为,超级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将如同人类与蚂蚁一样,后者的生死取决于前者的一念之间。
对此,奥特曼并不认同。
他引用了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的一个比喻,他认为这最能表达他的期望:
我希望一个通用人工智能(AGI)对待人类的方式,能像一位慈爱的父母。
的确,AI极其强大,即便没有恶意,也可能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因此,将其与人类价值观「对齐」至关重要。
奥特曼承认:「我们显然犯过一些错误,而且未来我们还会犯更多错误。」
但在他看来,将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工具交到人们手中,让世界去探索它的潜力,本身就是实现使命的最佳路径。
2030年,已经不再遥远。
而我们每个人,都已身处这场伟大变革的序章之中。
算力吞噬一切,万亿美元豪赌基建
与此同时,早已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十年的奥特曼,用一场史无前例的资本闪电战,重新定义了AI军备竞赛的规则与风险,为他数万亿美元的宏伟蓝图画上了第一笔。
这历史性的一周,始于一连串震撼性的合作公告:
周一:芯片巨头英伟达登场,承诺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用数百万颗GPU为OpenAI打造一座前所未有的算力心脏。
周二:OpenAI宣布与甲骨文、软银的合作升级,「星际之门」(Stargate)超级数据中心项目,将扩展为一个跨越多阶段、多地点的4000亿美元宏大工程。
周四:通过与数据分析巨头Databricks的正式整合,OpenAI将触角深入企业市场腹地,开启了商业化推广的全新篇章。
「我们需要17座核电站」
奥特曼的逻辑简单而粗暴: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就需要指数级增长的基础设施。
而这个「指数级」,也有一个专属于它的物理量——「星际之门」项目需要17吉瓦的电力容量。
这是什么概念?它足以同时点亮1300万户美国家庭的灯火,约等于17座核电站的发电量。
在OpenAI描绘的蓝图中,这一切疯狂的投入都是对永无止境市场需求的必要响应,并且最终必将盈利。
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内部的财务预测显示,到2029年,OpenAI有望实现1250亿美元的年收入。
然而,想要凭空变出17吉瓦的电力容量,绝非易事。
美国现有的电网早已不堪重负
燃气轮机的订单也已排到了2028年
建造一座核电站更是需要至少十年时间
可再生能源项目又时常受困于政治阻力
而这也让奥特曼成为了核能的坚定拥护者。
在他看来,无论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技术,都应大力发展,这样才能满足AI对高密度能源的渴求。
「我不觉得这有多疯狂」
在德州阿比林,「星际之门」的第一个项目现场,奥特曼指着眼前的建筑工地说道:
我想,每天使用ChatGPT的人根本想象不到背后需要付出什么。这里目前只完成了整个项目规划的10%。而我们计划要建10个这样的基地。
这种在旁人看来近乎疯狂的雄心,在一些投资者眼中却是通往胜利的唯一路径。
「我不觉得这有多疯狂。因为这对于赢得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竞赛而言,是生死攸关的一步,」 Menlo Ventures合伙人Deedy Das表示。
他认为,历史已经证明,AI的突破往往不是源于更聪明的算法,而是源于获取海量计算的能力。
「奥特曼的天赋之一就是能够洞察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并为此提前布局,」Das补充道。
可以说,OpenAI本周掷下的,是一场关乎未来的世纪豪赌。
它赌的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赌的是市场需求的无限潜力,更赌的是自己撬动整个物理世界来支撑一个数字梦想的非凡能力。
这盘棋局,才刚刚开始。
一个彩蛋
在德国的访谈中,奥特曼还提到了最令人兴奋的启示之一,首次详细阐述了OpenAI在硬件方面的雄心。
在聘请了前苹果设计灵魂人物后,外界对此猜测纷纷。
对此,奥特曼透露:「假以时日,我们将打造一个小型设备系列。」
这并非简单的硬件迭代,而是对人机交互的第三次革命:
第一次是鼠标、键盘和窗口;
第二次是触摸屏;
而第三次,将由AI驱动。
计算机真正能够理解我们的意图,能够思考,这让我们得以重新想象使用计算机的意义。
想象一下,你可以给计算机下达一个复杂的指令,比如一个需要一天、一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的任务,然后完全放心地让它去处理,只在需要你协助时才来打扰你。
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当前不断在应用间切换、被通知打扰的工作模式。
「它们的外观肯定会很棒,」他笑着补充,「但这并非重点。我希望,如果我们做得足够出色,它们将改变使用计算机的意义,改变你的工作方式,以及你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新智元报道
编辑:好困 定慧
参考资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sam-altman-predicts-ai-agi-surpass-human-intelligence-2030-2025-9
https://www.windowscentral.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sam-altman-says-gpt-8-could-achieve-true-agi-if-it-solves-quantum-gravity
https://www.cnbc.com/2025/09/26/openai-big-week-ai-arms-ra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