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人会不断地改变,在某个时期你可以不断突破自己。只要你愿意,就没有极限。”
文|沈 林
9月26日,演员舒淇凭借自编自导的长片《女孩》斩获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引发影迷和媒体广泛关注。
这部影片不仅是舒淇的导演处女作,更曾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她从演员到导演身份转变的重要里程碑。
在颁奖现场,舒淇激动不已,哽咽着感谢了家人、团队以及所有支持者。她特别提到丈夫冯德伦:“感谢一直非常支持和包容我的先生,谢谢他娶了一个不常常在家的女人。”
但最令她动容的,是电影界前辈侯孝贤导演。舒淇表示,没有侯导的鼓励与指导,就没有《女孩》这部作品,更没有她今天的导演之路。
据悉,《女孩》的创作灵感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2013年,舒淇在拍摄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时,侯导鼓励她尝试写剧本、做导演,并建议她“从最想说的话开始写”。
从2013年起,舒淇开始了漫长的剧本创作过程,期间反复推翻重写。2023年,她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观摩了大量优秀影片,促使她下定决心完成自己的剧本。最终,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酒店里,她完成了这部历时十年的作品。
拍摄期间,舒淇在采景地预演桥段时,意外发现近在咫尺的那座桥,竟是2001年她主演的侯孝贤电影《千禧曼波》中的曼波桥。这一发现让她感慨万千,仿佛与侯导的缘分再度延续。
《千禧曼波》剧照
《女孩》剧照
侯孝贤对舒淇的影响深远。早在《千禧曼波》时,舒淇就体验到了侯导独特的创作方式——剧本只有简短的一段话,没有具体地点和细节。这种自由发挥的表演方式,让她摆脱了固有戏路,真正展现了自己的潜力。
也正是因为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舒淇获得了金马奖影后,事业迈向新高峰。
走上导演之路后,舒淇也深受侯孝贤的影响。她回忆道,最初不知道如何撰写剧本,其实就是按照侯导的方式写——简洁、留白,给演员和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甚至连拍摄手法,舒淇也参考了侯孝贤的风格。这种传承与延续,让她在导演之路上更加自信。
《女孩》的故事,与舒淇的个人成长经历紧密相连。影片聚焦上世纪80到90年代末的台北和基隆,通过少女“林小丽”(白小樱饰)的视角,展现了低收入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矛盾与挣扎。
舒淇原名林立慧,1976年出生于台湾一个底层家庭。厨房洗头、共用厕所,生活条件艰苦。母亲生她时才18岁,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舒淇五六岁就要自己做饭,七八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却经常挨打。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她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也迫切想脱离原生家庭,实现经济独立。19岁时,她独自前往香港发展,开始了演艺生涯。
在威尼斯首映时,舒淇曾表示,拍《女孩》的初衷是想反映那个时代的女性已经变得更加自由、奔放,不再依附于父权或家庭,而是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这部电影也是她从演员到导演身份转变的重要里程碑。“担任导演后,我发现人有许多无限的可能。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演员,更没想到能成为导演。我认为人会不断地改变,在某个时期你可以不断突破自己。只要你愿意,就没有极限。”
的确,只要你愿意,就没有极限。恭喜导演舒淇!
综合整理自网络
本月刚上福布斯榜的北大教授,在巴西坠机遇难,警方披露详情
好戏 | 张泉灵自曝,离开央视前她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桌
韩国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今年第二次!曾因核电腐败导致事故频发、声誉下降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